我国传统武术主要流传于民间,因此,其与各种民俗活动联系紧密。民间武术活动常以民间游艺的形式在农闲或庙会期间进行表演,这种表演又往往与舞龙、舞狮相结合,成为约定俗成的民间游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映出武术浓厚的民俗色彩。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舞龙起源于原始的求雨祭祀活动。
舞龙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舞龙运动具有浓重的民俗色彩,舞龙的一招一式、一腾一挪都有讲究,与武术招式如出一辙。具体在舞龙时,引龙人要充分发挥手、眼、身、法、步的灵活运用,将彩色龙珠或左、或右、或上、或下,逗引长龙俯仰翻转,一招一式既要优美洒脱、又要灵活自如。龙头的任务最重,要紧随龙珠灵活地腾、跃、翻、滚,而且要时时兼顾龙身、龙尾,做到快而不滞、活而不僵。龙身、龙尾则要明察秋毫、紧密配合、灵活机动,确保整条龙的协调统一。为了达到效果,舞龙者需遵循武术要求的“腰胯能运转,上下自协调”“身如游龙、腰似蛇行”等技巧。可以说,舞龙是整体配合的武术展示,正所谓“势无定法犹有定,千变万化难形容”,那翻江倒海的非凡气势,没有武术的功底是难以演练出来的。
舞狮也是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是一种流行很广、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每逢春节和元宵节,都要表演精彩的舞狮,这种隆重的喜庆仪式,预示着国泰民安、吉祥如意。一般认为,它在三国时就已出现。(www.xing528.com)
三国时魏人孟康注释的《汉书·礼乐志》中说:“若今戏鱼、虾、狮子者也。”这是文献上关于舞狮的最早记载。舞狮表演要求舞狮者具有灵活的步法、矫健的身法和娴熟的技巧,以及手法、身法、步法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跌扑、翻滚、跳跃、翻腾以及滚绣球、过跳板、上楼台、跳桌等各种难度的动作。舞狮运动不仅能提高力量、速度、耐力和灵巧等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武术与舞狮运动之间也是密切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之间也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武术在舞狮运动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武术运动中的表演套路,极大地丰富了舞狮运动的内容和形式。舞狮动作上对武术有着较广泛的吸收和改造利用。如南狮的基本步型和技法中,许多动作来源于武术,如基本步型中的四平、弓步、麒麟步等都取材于南派拳术,麒麟步更将南狮和南派拳术紧密结合起来,也和其他拳术区分开来。此外,南狮在动作上和武术中的象形拳有异曲同工之处,是一种模仿性创造,区别在于武术追求的是将模仿动作中的技击提炼出来,而南狮的表演却意在模仿外在形状和动作本身蕴涵的意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