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武术的实用价值及传承发展

传统武术的实用价值及传承发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其实用性来讲,我国传统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价值与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传统武术要求精神、意、气与动作内外相合,所以它不仅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传统武术的实用价值及传承发展

就其实用性来讲,我国传统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价值与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很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具体来说,其实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人们把健康视为人生大事,这是社会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社会共识。时至今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再是没病就是健康,而是从身心两方面的协调发展来认识。传统武术要求精神、意、气与动作内外相合,所以它不仅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武术中“内外兼修”的思想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是很有帮助的,它强调对人体身心的全面锻炼,即外练能强筋骨,利关节,壮体魄;内练能够通经脉,调精神,理脏腑。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人体内环境的调节、人体机能的改善、体质的增强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系统地进行武术锻炼,有助于人体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协调等素质的增长。此外,传统武术对人心理上提出保持乐观情绪、平常心,使人在处世为人、社会交往中寻求一种和谐的方式,因而调节人的精神和情感,使人的身心协调一致,促进人健康地发展。

(二)具有防身自卫的作用

我国传统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点,讲究的是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练就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追求的是站如松、动如涛、静如岳、快如风等“十二形”的精神境界。通过习武,不仅可以掌握各种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方法,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持之以恒地练功不仅能增长劲力和功力,还能提高身体的抗击打能力,对抗搏击能力以及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能力。

在武术套路和搏斗运动中,技击动作是其主要内容。套路虽然是以演练的形式出现,但它包含了许多攻防中可用的拳法、掌法、腿法、擒拿法和快摔法,经常锻炼使人体机能和素质得以提高,再增强距离、时机的判断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防身自卫的作用。散打、推手的许多招式动作可以直接用于搏击和防卫,其中许多战术有益于防身自卫能力的增强。

(三)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www.xing528.com)

武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内外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融合的哲学思想,这对当代社会培养全面合格的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武术具有典型的东方传统文化特点,它注重内在世界的深化,重礼仪,讲道德,并且偏重于全面人格的内在修养,既具有广博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有健康身心强烈的使命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中华传统武术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成为学武之人的一种传统教育。诸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是武术的传统,武德教育是对人格培养,精神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练武习德,可以培养尊师重道,讲理守信,见义勇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益于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

(四)具有观赏娱乐的作用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的人体运动,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运动还是搏斗运动,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

武术以变化多样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实着人们的生活。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展示的是“形”的美,或勇猛彪悍,雄健有力,或飘洒轻捷,吞吐自如;或轻灵柔和,连绵不断;或遒劲势刚,舒展大方,带给人们以形体感、节奏感、协调感;会使人产生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悠然自得,“虚无缥缈”般的舒适感;从容不迫的惬意感;给人一种内外合一,完整和谐的豪迈的英武之美;这是一种超级的心理享受。人们在观赏或自我演练中享受到形的飘逸,神存的韵味,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迪,充实了人的精神,这样人们从武术演练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从武术的观赏当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因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汉代的“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宋代的“瓦舍”,明清的“走会”,都充分体现了武术的表演功能。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强调攻防特点,突出高、难、美、新。它所表现的富有生动韵律和气势如虹的招式动作及其演练技巧以及散手的激烈巧取、推手中的借力发力,都具有极高的表演价值和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群众性的练武活动可以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既可达到健身,又可达到自娱、娱人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