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武术类型与特点-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传统武术类型与特点-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武术类型可按其特点或运动形式加以划分。传统武术的套路运动按演练的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从传统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这一角度来看,拳术的历史在剑术之后。

传统武术类型与特点-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我国的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武术类型。传统武术类型可按其特点或运动形式加以划分。

(一)以传统武术特点划分

我国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具体可以分为:少林拳系,以柔克刚的武当派,以道术武器为代表的昆仑派。

1.少林拳系

少林拳是外家拳的一种,以长拳见长。少林拳基本上都是由遁入空门的民间武术家传授发扬而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包括龙拳、虎拳、鹤拳、豹拳和蛇拳的“少林五拳”进行更为系统、具体的划分,少林拳系可分为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

众多的少林拳法,和少林特有的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击技法以及少林易筋、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一样,都是少林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武当派

在中华传统武术中,武当武术是以柔为主,主张以柔克刚,讲究内功心法。武当武术起源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明末清初。武当功法不讲求进攻,以自卫为主。武当拳的风格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见长,以慢击快;武当拳最具有代表性,且最为著名,就是在后世衍生出许多分支、且对后世传统武术有着重大影响的太极拳。武当的主要击技特点是动作小、变化大、以柔克刚、借力打力;攻防时交叉使用以静制动和以动制静,多顺势前钻,借力反击,以快取胜。

3.昆仑派

昆仑派是传统武术中武器使用的集大成之派,其武术特点是使用各种小巧精致、携带方便的兵器。在交手中这些兵器往往不易被对方发现,有出奇制胜之效;昆仑派武术讲究的是实打实拿,目的是以击技的运动方式强身健体、增加功力。

(二)以运动形式分类

中国传统武术可分为武术套路表演和武术散打实战。

1.套路运动

传统武术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拿、击、刺等为基本动作,并在整套练习中融入了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传统武术的套路运动按演练的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1)单练

单练即个人独自练习,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运动。

①拳术

中国拳术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徒手击技技术,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也有所不同。

拳术讲究的是力道与套路,记载于史料中的拳术内容,主要包括“手搏”“手足”“角抵”等。从传统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这一角度来看,拳术的历史在剑术之后。拳术的发展始于汉朝时期,在当时,为了平定匈奴之乱,汉武帝命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军远征匈奴。漠北之役,匈奴军死伤七万余人,元气大伤,此后无力南下。中原人民想要与匈奴交战,必须首先解决体质相对较弱和民族精神柔弱的问题,中国拳术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在以后的武术发展中,拳术的地位逐渐上升,发展越发迅猛,并慢慢形成了各种拳术套路。中国拳术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形意拳、八卦拳类;二是通背拳、翻子拳、劈挂拳类;三是地躺拳、象形拳类;四是少林拳、太极拳、各门派的传统南拳以及查、华、花、豹、燕青戳脚等其他。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相传是宋代的抗金名将岳飞所创。它以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著称,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拳术之一。形意拳以力量训练为主,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为基本拳法。形意拳在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体育领域,由于其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因此,即使是体质偏弱的人也可以练习。

八极拳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拳法自成一家,并在历代传人对其进行刻苦精研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八极拳在拳种里面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武谚有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是一种短打类型的拳术,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近攻作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具有节短势险、刚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紧攻的运动特点。

通背拳以其伸臂动作由背发的特殊伸臂动作著称,相传为清末时的祁信所创。近代通背拳主要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与一般拳法比较,这种拳法的拳或掌的手形较为丰富多样,其运动特点是出手为掌,击手成拳;腰背发力,放长击远;甩膀抖腕,立抡成圆;大开密合,击拍响亮,发力冷弹脆快。

被视为中国武林精华之一的翻子拳,在明代被称为“八闪翻”。该拳法以直拳为主,并十分注重腰力的使用。翻子拳的拳法理论认为,以腰力贯穿其身法,可使两拳快似闪电,密如疾雨。翻子拳在实战中非常实用,往往使人防不胜防;翻子拳讲究动作一气呵成,具有步疾手快、身势闪摆、翻转灵活、双拳交替快速的运动特点。明代戚继光在其所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对翻子拳的称赞是“善之善者也”,这可谓是对拳术的最佳赞誉了。

劈挂拳古称“披挂拳”。劈挂拳于明代中期开始盛行,是一种以猛劈硬挂为主、长击快打、兼容短手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远则长击、近则抽打,可长可短、可收可放,吞吐含放,翻滚不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对劈挂拳的论述是:“活足朝天而其柔也。”

地躺拳又称为地功拳、八折拳,其拳术内容主要包括跌、扑、滚、翻等摔跌技术。其运动特点是腰身灵活、跌法巧妙、顺水推舟、起伏闪避、一气呵成。地躺拳的技巧性较强,其打斗技术除了打击法之外,多半是利用杠杆原理,并通过高难度的动作来击倒敌人之后再予以擒拿。

少林拳因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在众多拳法中拥有武术正宗的崇高地位,为少林武术的总称。注重击技、立足实战的少林拳建立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其套路结构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巧妙而多变。动作起、落、进、退多为直来直往。少林拳的主要套路有少林五祖拳、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拳、七星拳、柔拳等。进退和顺,起落自然,变换灵活以及步法的轻灵敏捷,沉实稳固,是少林拳的主要运动特点。明末清初之际,少林武术在本寺武术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吸收、融汇、改进北方许多拳派的精华,最终形成了内容渊博、技艺精湛的少林拳系。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主要表现为柔和缓慢、圆活、均匀且连贯。它以拥、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运动方法。虽然太极拳有许多不同的派系,但为达到太极拳特色的要求,有五点必须做到:第一,要做到平心静气,心意相通,以意识引导动作,自然平稳;第二,要让身体保持舒适、自然的状态,打拳时如行云流水;第三,需要注意全身上下,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整体性;第四,保证动作重心的稳定,以由内及外的对于动作的衔接进行协调;第五,要轻松沉稳,外柔内刚。

南拳是流行于南方各地的拳种,所以又称南方拳。南拳拳种流派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洪拳、刘拳、咏春拳、五祖拳、广东洪家的伏虎拳等。由于历史悠久,再加上师承关系的演变和北方武术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打法,各门派的特点各有不同,但总体的特点则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自成一体。体现出的击技特色是: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

戳脚是北方一种以腿脚功夫为主的拳术。相传起于宋代,盛于明清。其运动特点是刚健快捷,放长击远,灵活多变,刚柔兼施,以腰为主,手脚并用,脚力向下带臀发腿,向上带肩背发手。主要步法有玉环步、转趾步、倒插步、旋转步等。相传武松打虎就是用了脚的套路。戳脚的套路分为武趟子和文趟子,武趟子是戳脚最原本的套路,文趟子则是戳脚发展和变化后的套路。

②器械运动(www.xing528.com)

器械运动是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传统武术中使用的器械主要包括各种兵器及练习传统武术时的附属辅助用品。器械主要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来,除了用于实战外,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常被用于演练、防身或健身。器械的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和软器械四种。短器械主要有剑、刀等,长器械主要有枪、棍、大刀等,双器械主要有双刀、双剑、双钩、双枪、双鞭等,软器械主要有三节棍、九节鞭、绳标和流星锤等。

剑术的历史比拳术还要悠久,早在《吴越春秋》和《庄子·说剑篇》中就有关于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的相关陈述。剑术套路以刺、点、撩、截、崩、挑等剑法为基础,并辅以步型、步法加以完善。其运动特点是轻快灵活,潇洒飘逸,富有韵律,有“剑如风飞”的美誉。

刀术指的是刀的各种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劈、砍、斩、撩、扎、挂、刺等。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简练流畅,气势浑厚。

枪是由古代器械矛演变而成,可分为大枪、花枪、双头枪。枪术以拦、拿、扎、崩、点、穿、挑、云、劈等枪法为基础,并辅以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虚实相生,变幻万千,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棍术是以棍为传统武术器械进行的各种武术运动的总称。棍术套路主要以抡、劈、扫挂、戳、击崩、点、云、拨、纹、挑等棍法为基础,并辅以各种步型、步法、身法。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密集如雨,有雷霆之势。

大刀是长器械的一种,种类颇多。其运动特点是双手握持,以腰力发劲,气势雄浑威武勇敢果断。其基本刀法为持、扎、劈、砍、撩、反折、平折、切、扑、击、点、刺、抽、抹、夹花、单花、拖、拉、拔、拄、画、挂、挑、削、纹、挡等,结合舞花等动作构成天罡刀、混元刀、春秋刀、定未刀、岳胜刀等多种套路。

双刀的刀身形状与单刀基本相同,双刀对合的一侧无刀盘,另一侧为半个护手盘,双刀合并犹如一刀。双刀的运动特点是刀法密集,贴身严谨,左右兼顾。由于双刀的套路练习是由劈、斩、撩、纹等刀法结合双手左右缠头、左右腕花交互抡劈等变化所构成,因此双刀对使用者的上下肢的协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双剑外形特点与双刀相似,双剑合璧似一剑。其运动特点是身随剑动,剑随身移,步伐灵动。其套路以穿、挂、云、刺等剑法为主,以身法、步法以及双手的交替变换为辅。

双钩是由古代兵器戈演变而来的,主要以勾、锁、挂、搂等方法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起伏吞吐,矫捷优美,身随钩走,钩随身动,灵活多变。

九节鞭是由鞭把、鞭头和中间八节组成,主要以抡、扫、缠、挂及各种舞花组成套路。根据九节鞭的运动形式及其运动规律,可将其划分为平圆类、立圆类、斜圆类三类。九节鞭运动特点是上下翻飞,灵活多变,可收可放,势势相连。人们常以“收回如虫,放击如龙”来形容九节鞭的运动风格。

三节棍以抡、扫、劈、戳等棍法及舞花构成套路,三节相连,节节能用。其运动特点是轻巧灵活,可长可短,可伸可缩;方向易变,不易掌握。

绳标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项目,其主要套路用法是一根长索在身前、身后、颈部、肘部、腿部翻飞缠绕。出击自如、灵活收放、变幻莫测是绳标的主要运动特点。但这种器械在练习时讲究巧劲,不易操作。

(2)对练

对练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对手练习。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及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种形式。

①徒手对练

徒手对练是指运用踢、打、摔、拿、推等击技动作,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组成的拳术对练套路。在进行徒手对练的过程中,会经常使用拳法技术、腿法技术及摔法技术。常见的对练形式主要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②器械对练

器械对练是指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缠等击技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对刺剑对劈刀等的短器械对练,三节棍进棍等的长器械对练,单刀进枪等的长短器械对练,以及双匕首进枪等的单双器械对练等。

③徒手与器械对练

徒手与器械对练是指双方在练习中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的攻防练习套路,如常见的徒手夺刀、徒手对三节棍、徒手对双枪等。在进行徒手与器械对练的时候,练习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相对于前面两种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有着更高的难度。

(3)集体演练

集体演练指的是多人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形式。集体演练是以武舞为雏形,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后最终演变而成。据《东京梦华录》所记载,宋代有化装集体演练,少者多数,多者近百人,演练时,有的披发,穿青纱,一人带花帽,执白旗,“余皆头巾,执真刀。互相格斗,击刺,作破面剖心之势”或“两两出阵格斗,作夺刀击刺之势”。

2.武术散打实战

(1)散打

散打,一般专指外家拳类的击技,是一种格斗对抗形式。在中国的不同历史阶段,散手有不同的称谓,如相搏、手博、白打、对拆等。由于散打的实战多在擂台上进行,因此在中国民间还有“打擂台”之称。散打是与整套套路相对而言的,散打中的攻防击技动作均是从套路中抽出来的,通过单独的训练,进而转变成独立的外家拳术击技动作,如拳打、脚踢、擒拿和摔跤等。

(2)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是太极门的技法训练项目。在训练的过程中,对练的两人需按太极拳原理和击技化解对方劲力,使对方失去平衡。它不使用有距离击撞的打踢技法,而是从双方上身接触后发动。太极推手用的是巧劲而不是硬力,讲究“粘连粘随”“不丢不顶”“以柔制刚”“四两拨千斤”。它多以弧线运动化解对方的直线之力。相对于其他拳法,太极推手的训练更为安全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3.短兵和长兵

短兵是指两人各手持一种特制的短器械,遵照一定的比赛规则,进行对抗的竞技项目。长兵是指两人各手持一种特制的长器械,遵照一定的比赛规则,进行对抗的竞技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