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国际传播

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国际传播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武术的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研究,如武术理论、武术教育体制、武术竞赛体系等。(四)武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把中华传统武术推向世界,扩大中华武术在海外的影响,对显示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都有深远的意义。

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国际传播

传统武术的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研究,如武术理论、武术教育体制、武术竞赛体系等。

(一)武术理论体系的构建

对武术理论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是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判断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武术科学研究蒸蒸日上,学术成果大量问世,一些论文还登上了亚运会奥运会的科学大会学术讲坛,多学科、多层次的立体型研究使武术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武术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技术体系的理论建设初见成效,武术学科体系正在逐步走向科学、严密。值得提出的是,由于武术基础性理论十分薄弱,理论研究的起点较低,加之研究队伍相对其他学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武术理论研究仍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在许多方面,现有的武术理论还难以做出应有的科学阐释和理论指向。

(二)武术教育体制的发展

1.武术进入现代学校教育的初始(1915—1949)

1914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1915年教育部采纳该议案,旧有武技(武术)正式进入校园,随后多所高校内开展了武术课,武术进入学校教育推动了“尚武”之风,振奋了国人精神。1936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暂行大学体育课程纲要》,其中规定了国术内容,学校武术在摸索中迈出了第一步。

2.学校武术教育的逐步规范(1949—197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得到重视。1952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后,武术被列为推广项目,并对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进行挖掘、整理、继承与推广工作,为后续学校武术内容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1956年教育部颁布的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中编写了武术方面的内容,1961年又进一步规定了每学期武术课的教学时数,完善了学校武术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

3.学校武术教育的复苏与高速发展(1978—2008)

改革开放后,教育领域的体育课程得到了全面的复苏与发展,1978年3月教育部颁布《十年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十年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大纲中明确提到:“在注意科学性和增强体质的同时,要保留武术本身的风格和特点。”相比先前大纲武术技术内容有了很大改进,使套路简洁明了化,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1982年12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几十年经验,要求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使武术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得到重视,也为以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提供了方向。国家在1987年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88年间,又对学校武术授课内容进行了调整,增添了攻防技击练习、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武技内容,使得学校武术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化,也由单纯技术层向精神文化层转变。1998年中国武术段位制颁布,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建了《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使段位制与学校武术结合,为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4.学校武术教育的转型(2009年至今)(www.xing528.com)

2008年奥运会后,学校武术教育内容由注重单一技术向注重技击本质、精神文化传承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多方面教育。2013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由26所高校组成的“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确立了武术教育改革理念,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体质和健康。2015年教育部重点选择了武术等7个项目,组建由体育学院牵头的全国性联盟,推进中小学体育课改革,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学校武术教育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与精神文化全方位的培养,开始深入挖掘武术内在精神文化价值。

(三)武术竞赛体系的发展

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这次大会以武术为主要内容,标志着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开始进入竞赛领域。1956年,武术表演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12个省市单位参加。1957年,在上述两次大会的基础上,国家体委确定了武术为正式比赛项目。

1958年9月,有27个省市单位参加的全国武术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会后,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部分专家,起草了中国第一部以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并于1959年由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于1959年3月召开的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会和11月举办的第1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分别使用了该规则。这样,武术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实行竞赛的轮廓和具体办法就大体形成,武术比赛步入了正规化的轨道。1984年,在全国武术表演赛逐步走上了以优秀运动队为主的套路比赛、表演项目逐渐减少的基础上,国家体委将全国武术表演赛改为全国武术比赛,进一步推动了武术竞赛的发展。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施武术运动员等级试行标准,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武术运动员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热情。1989年,为适应武术运动的发展和竞赛工作的需要,国家体委又将全国武术比赛改为全国武术锦标赛,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把武术套路团体赛和个人赛分开进行。套路团体赛采取分级赛和升降级制。这样既为运动员提供了较多的竞争机会,强化了公平竞争的机制,促进了武术套路训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武术竞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0年,武术成为第11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7年,武术不仅是第8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且是当时全运会的唯一非奥运会项目。2003年,为了适应武术运动申报奥运会项目的需要,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做了较大的修订,武术比赛评判的客观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012年制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至今仍沿用这一规则。

(四)武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

把中华传统武术推向世界,扩大中华武术在海外的影响,对显示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都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国家和地方曾多次派遣武术团、队到国外表演、访问。这些出访不仅扩大了中华武术在海外的影响,同时也为我国的外交工作做出了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武术开始真正走出国门,在“要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方针的指引下,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武术运动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广泛开展起来。1985年8月,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西安举行的第1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期间成立。随后在国际武联筹委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各洲的武术组织也纷纷成立。如1985年欧洲武术协会在意大利成立,1986年南美武术功夫联合会在阿根廷成立,1987年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横滨成立,1989年由扎伊尔牵头成立了非洲功夫联合会。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自此,武术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走上了有组织的发展阶段。1999年6月20日,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09次全会上,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为“被承认的联合会”。这表明,武术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中的一员。2013年,马来西亚举办第12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通过国际武术比赛形式,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

“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已经成为沟通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桥梁和友谊的纽带,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