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传统武术定义的理解,可对传统武术的产生背景和活动领域加以明确,这有利于在研究中把传统武术和非传统武术明确区分开来。农耕文明是传统武术的产生背景,中国广大的民间习武群落皆为传统武术的活动领域。
(二)以拳种作为传统武术构成的最基本单位
传统武术是由不同的门派和流派拳种所组成的文化集合体,每一个传统武术门派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拳种谱系。如陈式太极拳、徒手拳术可分为老架和新架;传统武术器械主要包含刀、枪、棍等;少林拳派主要套路有少林罗汉拳、心意拳、少林十三抓、少林疯魔棍等。
(三)流动性:传统武术的时间特质
传统并非在过去就已经凝结成的一种实体,而是流动于过去、现在、未来的一种过程,是变化的。传统是尚未被规定的东西,是永远处在制作、创造之中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半成品,未来是其真正的落脚点。因此,传统不应被认为是过去已经存在的东西,而应被看作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东西,它包含了未来的人、事、思想、精神、心理、意识、文化等未来的一切。传统武术也应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个还正在继续发展、完善的事物,而不是一个有稳定的静态结构所组成已经定型了的事物。
传统武术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传统武术的流动性是传统武术发展在时间之轴上所形成的特质。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武术得以延续至今且从未中断的秘密就在于每一代武术人都从自己的时代情景出发,去传承先辈们遗留的传统武术并用自己的理解来把握其中的意义,进而形成了传统武术世代绵绵不断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主要依托于每一代武术人用自己去和传统武术的“视域”进行融合,从而把握传统武术的“真义”。这种融合了武术人见解的“视域”具有一种流动性。换句话说,传统武术在时间之轴上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每一时代的武术人的理解活动,这种理解活动与“视域”相互融合,内含一定的“合理偏见”。
加达默尔认为,理解者和解释者的视域不是封闭的和孤立的,它是双方在时间中用理解进行交流的场所。理解者和解释者的任务就是通过扩大自己的视域来与对方的视域相互融合,形成一种“视域融合”。“视域融合”是由历史和现在、客体与主体、自我和他者构成的一个无限的统一整体,它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正如不存在历史视域,也根本没有孤立的现在视域一样,理解也并不是独自存在的视域的融合过程。
在传统的支配下,“视域融合”时有发生,旧的东西和新的东西在这里总是不断地结合成某种更富有生气的、有效的东西,一般来说,它们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别。因此,当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一种从过去走进当代,并且具有能够向未来继续延伸的传统武术文化。从传统武术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当代传统武术的出场形态是一种相对静止的,它一边在融合视域中回顾与反思历史中的传统武术文化,一边不断地在流动中寻找未来的前进方向。可以说,传统武术文化的过去孕育了今天的转型,同时,经历了现代转型的传统武术文化也因继承了传统武术文化的过去而得以延续。可见,流动性蕴含在每一时代的武术人理解活动之中,正是这些理解活动使传统武术文化“活”在当下的同时,具有不断地向未来延伸的展开的可能性,从而使传统武术流动起来,形成传统武术的“传统”。
由此可见,流动性是传统武术的能动创造过程,即对从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传统武术文化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某种富有时代生命力的传统武术文化创造。
(四)开放性:传统武术的空间特质(www.xing528.com)
传统武术的开放性是传统武术在每一时代空间发展上所具有的特质。它是指传统武术发展立足于时代底版,通过积极地同时代各种文化进行精神对话,将其中精华的部分融入自身当中。传统武术通过这一路径,具有时代精神的穿越“历史间距”和跨越“空间间距”。为推进传统武术的创新发展,传统武术还需不断地进行内在批判和外在批判。
传统武术想要寻求发展,就必须在保证自身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反映社会存在的需求遵循社会规律,明确社会前进趋势。但是,现实生活中,传统武术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时候会表现出并非一致的“镜像”。当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时,传统武术文化往往能够同时代各种文化精神对话,吸收其中的精华,并通过内在的创造性文化转化引领传统武术不断创新发展;但是,当传统武术文化的某些文化观念失去了合理性的时候即使社会存在发生变化,因其本身具有十分稳定的结构,传统武术抑制对于内在的批判性和怀疑性的新文化因素产生或生长还是能够成功的,这导致了传统武术文化中一些建立在旧的社会存在基础上的观念文化形态并没有随着旧社会的消失而消亡,即表现出与社会发展不一致的“镜像”。江湖义气、江湖规矩、门派之争等具有封建主义性质的文化糟粕,以及某些被过度渲染、甚至神化了的门派武功等,都严重地阻碍了传统武术发展,使其发展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想要解决传统武术发展与社会存在发展不一致的问题,只能靠一种外来的新文化模式或文化精神冲击,在经过强制性的内部批判之后,使传统武术文化被批判或改造的文化要素与新来的文化精神整合,从而构成能够推动传统武术发展的新的文化精神。
不论传统武术发展与社会存在发展是否同步,传统武术都需要积极地同时代各种文化精神对话,通过将各种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自身新的文化要素,来提升自身的时代生命力并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传统武术的开放性使其主动地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被动地接受外在的文化精神冲击,并进而主动或被动地抛弃一些不适合时代需求的文化要素;同时,开放性还使得传统武术主动地将自身的文化要素同新时代所需要的文化要素、文化精神进行整合,形成传统武术一种新的适合时代需要的文化精神,从而维持传统武术的时代在场性。
(五)传统武术具有不断超越的内在品质
传统武术不断超越的内在品质,是以传统武术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为基础,并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传统武术的每一个时代发展都以前一个时代的发展作为“历史前提”。即每一个时代的武术人要在继承前代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为后一代武术人创造新的“历史前提”。因此,就每一个时代具体的传统武术形成而言,从武术先辈们那里继承下来的传统武术文化成果,以及反映自身所处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是“历史前提”的两个基本来源。这要求武术人既要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要求去理解、优选武术前辈们遗传下来的传统武术文化,又要在继承传统武术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去反映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发展要求,在这两者互动中形成新时代的传统武术文化在场形态。为了使传统武术能够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不断地超越。
传统武术超越的途径是通过传统武术的“生产”和“消费”来实现的。一方面,传统武术是由前代人所生产的、凝聚着先辈们智慧的产物,对后人来说,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形式,是传统武术超越的前提和起点;另一方面,后人通过“消费”传统武术,将传统武术转换成为现实力量,进而在主体创造性活动中获得传统武术新的内涵。可以说,传统武术之所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它在历史的“旅途”中不断地“新陈代谢”,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重新选择出场路径和创造新的在场形态。
确切地说,每一时代的人想要开始自己的活动,都必须对前人的实践成果进行继承,并把前代人的实践力量纳入自己的活动之中,以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前代人来说,传统武术是一种生存技能,并将其传授给后人;后人在继承前代人传承的传统武术生存技能的同时,结合自己时代的实践活动、目的要求对其内容进行淘汰、继承、创新和发展,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传统武术就是以这种不断超越的方式世代繁衍生息的。因此,每一时代的传统武术既有过去的武术传统,又有结合自己当代实践的时代特色。
任何传统武术形态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从传统武术不断超越的内在品质的角度上来看,任何一种传统武术形态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历史语境,人们追求“正宗”或“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的行为与传统武术内在的超越品质相悖。了解传统武术的概念和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对传统武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探寻传统武术的理想,同时也便于我们探究传统武术当代的文化模式和发展走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