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交媒体如何反映信息流行病及其影响

社交媒体如何反映信息流行病及其影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述信息流行病的基本概念及表现特征。社交媒体切实地反映了身处疫情期间的人们的恐慌,并将恐惧感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信息爆炸时代中用户信息筛选的时间与成本,也有利于提高新闻信息的触达率,从而增加用户黏性,提升新闻业影响力。这道题可以参考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影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从广告的生产、投放以及效果反馈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社交媒体如何反映信息流行病及其影响

简述信息流行病的基本概念及表现特征。(10分)

信息流行病,也称信息疫情(Infodemic),是指信息过多,准确与虚假的信息混杂不清,使人们在需要时难以找到可信赖的来源和信息的情况。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信息大杂烩增加了人们的不确定性并引发了全球大规模的信息恐慌。信息流行病有以下三点表现特征:

一、信息的过载性:多方信息冗杂加剧传播重复率

之所以会形成信息过载现象,是因为信息发布的主体众多,时空聚集,既有官方组织,也有媒体机构,甚至不计其数的民众都可以成为信息源。众多主体传递的信息重复率极高,进而造成了信息传播通道的拥堵,降低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二、真伪的难辨性:虚假信息充斥形成权力真空

信息的发布主体庞杂也会导致虚假信息的泛滥,信息场域泥沙俱下、真伪交织。不仅民众会因为自身媒介素养不足而发布传播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事件的突发性与紧迫性也会提高媒体机构事实核查的难度,导致“双黄连事件”这类的虚假新闻出现。

三、媒体的社交性:社交媒体成为集体情绪宣泄场所

在新冠疫情封闭期间,受众只能通过社交媒体与互联网等途径获取与交流信息。除了获取必需信息与寻求认知,社交媒体也成为集体情绪宣泄的空间。社交媒体切实地反映了身处疫情期间的人们的恐慌,并将恐惧感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信息流行病导致信息环境中充斥着许多不实信息,给人们造成无法了解真相的真空感,甚至通过有害的思想感染公共话语,令公民更加难以确定真相。正因如此,每一位合格的数字公民都有责任使自己免受信息流行病的侵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同时,媒体也要履行好守望社会的职责,营造天朗气清的信息传播环境。

简述算法给新闻行业带来的影响。(10分)

算法在新闻中的应用主要是新闻媒体借助各种移动渠道收集用户数据,利用算法分析,绘制用户画像,进而实现新闻的个性化生产与分发。“今日头条”与“一点资讯”等App就是算法推荐新闻的代表。总体而言,算法既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新闻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算法给新闻行业带来的机遇

(一)个性推荐:精确推送提高媒体影响力

算法推荐对用户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交关系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结合地理位置、阅读时长等细节绘制用户画像,以此来向用户推荐相关内容,提高信息与用户的匹配度。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信息爆炸时代中用户信息筛选的时间与成本,也有利于提高新闻信息的触达率,从而增加用户黏性,提升新闻业影响力。

(二)分众发展:受众分流推动媒体垂直发展

算法新闻的出现重构了新闻分发机制。用户兴趣图谱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不断精确细化,进而提高新闻个性化推荐的准确度。“千人千面”的新闻分发机制恰好适应了当前分众化市场的信息需求,进而推动媒体往更加细分的垂直领域发展。

二、算法给新闻行业带来的挑战

(一)把关异化:社会利益让位于“商业考量”

传统的新闻把关由专业的媒介工作者担任,而算法推荐依赖的是机器把关。当前,传统的议程设置者和新闻把关人更多让位于算法程序,其背后的运行逻辑是以争夺流量为出发点的商业性考量。具有商业性质的算法推荐把关标准,不仅会使媒体机构从“社会公器”滑向“盈利机构”,同时也容易导致假新闻、标题党、后真相等问题愈演愈烈。

(二)技术偏见:资本与权力左右“公共意识”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强调关注传播背后的权力中心,尤其是在互联网构建的以平等、自由为特性的虚拟空间中,政治与经济组织仍处于权力中心。算法推荐形成的看似是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新闻定制,但其规则和技术则掌握在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经济组织手中,是批判学派所言的“假意识”。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取算法推荐是智媒时代的大势所趋,但用户要在享受个性化定制新闻推送的同时,增强自身媒介素养以减少算法弊端带来的影响。同时,媒介也需要加强把关审查,避免虚假新闻,提高新闻质量,注重新闻产品的公共性。

简述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广告创新路径。(10分)(www.xing528.com)

以大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为支撑的人工智能给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改变。在广告营销领域,人工智能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与发展空间,在场景搭建、数据计算、机器学习等方面实现了广告的创新发展。

一、场景数据实现投放精准化

场景化的营销传播核心就在于要根据目标用户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和状态的差异性,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其潜在的需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广告提供商可以利用传感器数据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结合用户画像预测消费者真实准确的消费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精准推送,增加广告内容的触达率以及点击率,有效提高用户黏性。

二、数据计算提高广告个性化

基于用户数据利用算法技术可以绘制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与消费行为,以此作为计算广告的设计基础。借助人工智能“数算力”打造广告的个性化内容,能够为不同的用户定制符合其口味的广告内容,实现广告的个性化服务,帮助用户获得优质广告内容的同时提高商品转化率,从而构建出一个良性和谐的广告投放产业链

三、效果监测实现营销智能化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的方式将传统广告效果的“后测”滞后反馈模式,转变成了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广告效果、及时反馈效果数据的营销模式。并且,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机器学习,根据不同的反馈主动做出实时应对,及时优化广告效果。

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广告营销可以向个性化、准确化与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全新可能性的同时,也要警惕智能化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现象,如过度迷信和依赖技术、数据泄露与用户隐私侵犯等问题。

考生点评

不同于以往的考题仅考查广告的基础知识,如政治广告、广告与海报的区别等,2021年暨南大学对于广告的考查与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相结合,不仅考查广告生产投放的基础知识,也考查考生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道题可以参考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影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从广告的生产、投放以及效果反馈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简述科幻电影的叙事美学特征。(10分)

科幻电影是集想象力科学性人文关怀于一体的创作题材,其核心价值是在科技不断进步背景下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索。科幻电影的叙事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题选取:关注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

科幻电影不同于其他题材的电影,它需要构建一个以科技为支撑的未来或平行的世界观框架。这一宏观的叙事角度也就决定了其必然要关注科技进步背景下的人类终极命运。例如,由刘慈欣小说改变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二、叙事结构:复杂交织的人物时间线

非科幻电影常用线性时间顺序进行叙事,辅以插叙、倒叙的手法丰富表达效果。科幻电影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平行时空、多时间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加复杂交错。例如,在《星际穿越》中,五维空间与地球上两条时间线并行又在某时某地交汇,突破了现实时间的单向性和一维性,给观众以神秘感,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

三、情感共鸣:激发观众共鸣的文化隐喻

科幻电影中常常带有各种现实社会中的情感与文化隐喻,能够更好地引发观众的共鸣。例如,《流浪地球》中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重新寻找人类家园的“流浪地球”计划体现了植根于中国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情结与家园情怀。

如果说台词和表演是一部电影的血肉,那么叙事便是支撑起这份血肉的骨架,它使一部电影充满逻辑和吸引力。科幻电影不同于其他题材的电影,在主题选择、叙事结构与情感表达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主编点评

相比于名词解释,暨大专硕的简答题要更灵活化、更热点化,更体现考生对于热点现象的思考。但好在其实很多题目我们是可以在日常的准备中看见的,比如算法、比如人工智能,即使我们没有准备过人工智能对广告的影响,但广告也属于传媒的一部分,也可以从以往准备的题目中去拓展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流行病,可能是一个很冷门的概念,一般考生可能没有了解过。但其实靠猜的话其实可以大致猜到它的意思,大致写出来也能获得一定的分数,切忌空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