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一脉相承-阴阳的重要思维方式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一脉相承-阴阳的重要思维方式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阴阳”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思维方式。《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易经》用爻来代表阴和阳。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说文解字》说:“阴者暗也,山之北,水之南;阳者高明也。”—— 可见阴和阳都有界定和规定!这个“0”用得好, 有助于很快调和阴阳。疾病的类别,不属于阴,便属于阳。虚实依然是阴阳!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一脉相承-阴阳的重要思维方式

关于阴阳,《问道中医》里多有论述,我就不再重复其内容了。这里摘录的是古传中医传承群里讲到的一些内容。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代哲学一脉相承的——特别是“阴阳”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思维方式。

人类远古的混沌状态逐渐向文明时期迈进的过程中,整个自然界里面,对我们人类影响最大而且是最有规律的就是日升月落——日月。

《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为什么用“水”和“火”来代替这两大系列的事物属性呢? “水”具有晦暗、寒凉、向下这一类事物属性,我们每天在接触。火具有明亮、温暖、向上等属性,从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火”就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资料了。“水”和“火”是我们生产生活当中每天要遇到的事情,不论是今天还是古代都熟知的,中国古人常常会把一些复杂的、不熟知的东西,用生产生活当中熟知的、司空见惯的物质或现象来替代,方便人们理解,我们把这叫“取象比类”(或“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

“阴”和“阳”用“水”和“火”来替代,最被人们熟知,也最能代替、概括、归纳“阴”和“阳”的性质。阴和阳是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者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之间属性关系。阴阳理论逐渐形成,这个过程与太阳相关,它采用了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远取诸物观太阳”,还有一个是“近取诸身观生殖”。这是一种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通过对太阳的观察和人类自身生殖繁衍过程的观察而形成的。

阴阳符号最早出于《河图》《洛书》,在“河洛文化”中,用一个白点代表“阳”,用一个黑色的点代表“阴”。今天的围棋子就是从“河洛”的符号来的。白围棋子代表阳,是明亮的;黑围棋子代表阴,是晦暗的,说明它和太阳有关系。这里面有着中国文化的哲学和智慧在里面。(www.xing528.com)

《易经》用爻来代表阴和阳。比如:一条长横杠代表了阳,叫阳爻;两条短横杠代表了阴,叫阴爻。“阳”字的繁体字写做“陽”。“陰陽”(阴阳)两个字,左边都是“阝”旁,其实是“阜”字,《说文解字》说是“山无实者”,土山的意思。顺便扫盲:在汉字中,当“阜”作为左手边偏旁的时候,楷书中写成了“阝”。陽的右边是“昜”,本身就读“阳”音,这是一个会意字,太阳出来在上面,“日”从“一”(地平线)上升起来了(旦);“勿”是象形,人弯下腰在干活。上面有太阳,背上有光,温暖、明亮,所以人的脊背为阳。“陽”是指“山”的这边有“人”顶着“日”在干活。“陰”,“山”的这边“今”有“云”,或“雲”;“今”天有“雨”有“云”(“霒”,仅在《黄帝内经》中出现过),当然是阴天。可惜新中国成立后,繁体字被简化成了今天的简体字(还好,中国的潮汕地区,至今还基本保留着繁体字的使用习惯)。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说文解字》说:“阴者暗也,山之北,水之南;阳者高明也。” —— 可见阴和阳都有界定和规定! 哈哈,我们中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中国人站在中国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又由于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所以在我国的所有地名中,凡是带有“阴”和“阳”的地名,正是体现其地理方位,一定符合《说文解字》的意义。比如:湖南的“衡阳”,处山(南岳衡山)之南为阳;“华阴”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南,“淮阴”在淮水之南,“汉阳”在汉水之北;“洛阳”在洛水之北。再比如,陕西的“咸阳”,既是山的阳面(礼泉县九宗山之南),又是水的阳面(渭水之北),处山、水都是阳。“咸”者“都”也,故曰咸阳……都符合这一原则。

“阴平阳秘”——是中医养生治病要达到的结果。我们在象数对疾病进行疗愈时,用“0”,也是要起到这个作用。这个“0”用得好, 有助于很快调和阴阳。用数字来治病,若是用“后天”之数——用《周易》的道理“推断”出来的象数来疗法的话,就要懂得时时以“阴阳”为纲领来进行“辨证施治”。所谓“ 辨证”是认识疾病,“施治”是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的方法有多种,传统中医用“八纲辨证”为主,古传中医当然也要辩证,但是因为古传中医有“能力”直接“看”到疾病,所以其实也不必辩证!至于疾病,今天疾病的种类更是繁多,而且症状千变万化,所以才有那么多庸医,哈哈!其实“大道至简”,往复杂里整肯定有得忙!懂了“阴阳”就好办!疾病的类别,不属于阴,便属于阳。疾病的部位,不属于表,便属于里。表里还是阴阳!疾病的性质,不属于热,便属于寒。寒热还是阴阳! 邪正的盛衰,不属于虚,便属于实。虚实依然是阴阳! 因此,传统中医的“八纲辨证”,在古传中医就是阴阳“两纲”拉倒! 阴阳,确实是“总纲”!故《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在辨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补泻原则,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五脏六腑中,脏虚,腑实,故一般来说,脏宜补而腑宜泻,当然,也得辨证不可千篇一律。学中医一定要谨记改变才是永恒不变的。不可以死守陈方,一定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药方,包括术数配方也是一样得不断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