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看了上一篇文章《医易闲话—— 一剂知,二剂已》之后,给我发私信问我: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中医大学,怎么就没听说培养出一些能达到“一剂知,二剂已”功力的中医呢?似乎这六七十年来连一个像样的中医都没培养出来呢?
胡涂医曾经在古传中医传承微信群里讲过这个话题。答案非常简单,也很惊人:六七十年来,全国中医药大学采用的各种中医教材,全部是西医编写出来的。因此,表面上用的是中医的词汇和术语,但是内在的思维方式,以及对这些术语理解的方式和解释概念,都是西医系统的。
1956年,中国要建立中医学院来“系统教育培养”中医人才,当年的“科学派”认为:传统中医的“父传子,师带徒”的传承方式是“原始和落后的,不科学的”,因此要求按照当时苏联的大学课程设置方式,“科学地培养中医”。这个任务显然只能让西医大夫们去学习中医,然后再由他们出来编写“科学的中医教材”。
于是,1956年就出现了第一批九种“未经审定的草稿试用教材”。1959年,根据这些草稿,正式编写了中医院校称为“一版教材”的标准版中国中医教科书。目前中医系统认为最权威的版本,是1963年出版的“二版教材”。“文革”期间“简化内容”后出版了三版教材,后来1978年的四版教材,以及1982年的五版教材等,都是在这个版本上“重新补充修订”而成的。当年的编者之一张大钊先生写的回忆录,说明了当时的编写情况:“1962年我在西医学习中医班毕业,就参加了当时卫生部主管中医工作的副部长主持的全国中医学院第二版教材修订会议;最后指派黄星信,曹鸣高,金寿山和我四个人一起在上海编审整套教材。1964年全套18本全部出版,成为内地和海外中医学院的主要教学课本。由于课本上印有我们几个编者的名字,因此我们几个系统学习过中医的高级西医的名字,在海外就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见《我与中西医结合事业》,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张大钊先生,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内科,1962年又于湖北中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毕业,并获卫生部颁发奖状。1998年退休。”也就是说,这批所谓的“高级西医”,只是刚刚毕业的西医专业大学生,当年只有二十多岁。那时这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医疗经验——无论中西医的临床治疗体验都很缺乏,只是简单地上了一个“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而已——就算是他们学得再好,也仅仅是懂一些书面知识,根本就没有去做中医临床治疗,没有中医实践的经验,就被卫生部主管部长指定去编写“全国中医学院通用教材”来“系统培养中医人才”。这种近乎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做法,还敢大面积全国铺开大干、瞎干的“教育模式”,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吧。(www.xing528.com)
1956年,毕竟新中国才7年,那时的中医院校,毕竟还有一批旧中国培养出来的中医。那些前辈们无论医德和医术都还是很好的,很多人足以跟西医比个高下。但是这批人当年“委身”在体制内,几乎无法完全施展自己的真本事,更无法把自己的真本领教给后人。现在这批老中医、老前辈,老的老了,走的走了。中医学院里面剩下来的执教老师和教授多半是后来“西医学中医”培养出来的“中医人才”。即使想要恢复“传统教育”,可是连种子都找不到了……还好老天不亡中华民族,还有明师们隐藏民间默默课徒!
更糟糕的是——西医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中医,但是中医专业的学生都一定要学西医。因此课程安排上,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按比例设置,大致上“基础课”40%的内容是西医的,专业课30%的内容是西医的。加上中国的大学大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课程是要上各种政治课、英语课、体育课……再加上很耗精力的各种考级(比如英语考级、计算机考级等),这样学生五年的中医学院读下来,能有多少时间在真正“学中医”?这样培养的中医,他们大学毕业出来后,多半是不中不西的。怎么能指望他们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功力呢!
所以大家学习真正的中医——古传中医,千万要提醒自己好好看《黄帝内经》! 以此经典作为“教材”开始学习才对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