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医易闲话—— 贵族医学》里,胡涂医讲到:“古传中医治病万万不会‘大包大揽’开一大堆药。”事实上,古传中医治病,一般能用象数之理预测、诊断和疗愈疾病,就尽量避免用药。
坦白说,中药本身并不能治病,而是通过中药来帮助身体恢复人体的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中药本身并不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元气耗损以致正气不足而致病!中药是利用草药的偏性(毒性)来纠正、修复人体五脏六腑的各项功能。比如脏腑的吸收功能、运化功能恢复了,体内正气足了,才能有正气去祛除病邪之气。因此真正治愈我们的东西是源于我们自身的元气!
古传中医治病,尽量能用数字疗法就用数字疗法,好比能用移动支付的地方咱们尽量不用现金。而且古传中医开药方也不是一开一大堆药,更不可能一次开药几十剂。跟胡涂医接触久了的读者都知道,我开药历来都是一两剂。《黄帝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 ——真正的治病,肯定就像高手过招,不可能像影视作品上讲的打几百回合,而是一两下就结束战斗。所以中国话形容一个人会武功是说这个人有两下子,而不是说他有一百零八下子。
真正的中医治病,必定是通过症状分析五脏六腑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应季而辨证施治,这才是智者所为。什么意思?凡所有病,皆当四诊合参,七字辨病,八纲辨证,在五行哲学指导下五脏主治,应季而辨证施治。对于古传中医传人来说,治疗疾病,明师们都会要求他们要达到如《黄帝内经》上说的“一剂知,二剂已”的水平才可以“出师”。
说起“一剂知,二剂已”,就不能不提到一位中医大家——傅青主(1607年8月11日—1684年7月25日)—— 青主是他后来的字,他本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改字青主。号公之它、公它、真山、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傅青主是明末清初山西阳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他以明朝遗民自居,清兵入关后,不接受任官,自称为道士。傅青主于佛学、道学、诸子经学、考据、理学、汉方、诗词、书画、金石、地理、武术等无不精通。 在梁羽生先生笔下,傅青主是位神医国手、大儒、无极派大宗师、康熙初期三大剑术名家之一。胡涂医一直引傅青主为榜样。哈哈,傅青主自号为“傅一剂”,这真是得了中医真传啊!胡涂医曾对古传中医传承微信群里的朋友们讲到——不必讲任何过激的话,中医复兴的路还有很长。需要一些人实实在在的影响更多人热爱传统文化,更需要一些人去教真正的传统中医。胡涂医希望这些朋友一年之内学有所成并成为会开方子的中医,并且一般小病让他们都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境界。目前看来,不少人真的已经初得个中三昧,他们开起药方来有板有眼可圈可点,和同样在群里的中医大夫们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www.xing528.com)
顺便说一下,“一剂知,二剂已”的说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篇》。我们看一下原文: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用今天的白话文来说,老祖宗黄帝请教他的老师岐伯先生:“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麽病呢?” 岐伯回答他说:“这叫鼓胀病。”黄帝接着问道:“如何治疗呢?”岐伯告诉他:“可用鸡矢醴来治疗,一剂就能见效,两济病就好!”
可惜后代的中医,除了上面所说的傅青主,很少有人敢声称自己已达到这个功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