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王莽的教育体制改革

《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王莽的教育体制改革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汉平帝元始三年的事,可以看出,王莽主张进行的这一教育体制改革,从上到下,贯通全国各级政权,是教育普及化的历史先声。

《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王莽的教育体制改革

汉兴二百一十载而中天,其庶矣乎!辟廱以本之,校学以教之,礼乐以容之,舆服以表之。复其井、刑,勉人役,唐矣夫。

【校勘】

勉人役,“勉”当为“免”,免除之意。

【注释】

①中天:如日中天,指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②庶:富庶,富足。

③辟廱以本之:修建辟雍来强化礼仪这一治国之本。辟廱,读为pì yōng,即辟雍,天子行礼的地方。

④校学以教之:设立校和学来教化百姓。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塾,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⑤舆服以表之:定制车马和服饰的标准来表示尊卑。舆服,车马和服饰。

⑥复其井、刑:恢复井田制肉刑。井,周代的井田制。

⑦唐:这里指美好盛大。

【译文】(www.xing528.com)

汉朝自建国以来,经过二百一十年的发展,正当兴盛的时候,国家十分富足!国家修建辟雍来强化礼仪,设立校和学来教化百姓,推行礼乐来修饰太平,定制车马和服饰来表示尊卑,恢复井田制和肉刑,免除人的劳役,真是既美好又盛大呀!

【导读】

本章紧承上一章对王莽美德功劳可比周公伊尹的礼赞,从治国措施的各个方面继续赞美王莽,一大一小,一抽象一具体,一美名一实践,意在塑造王莽完美的人格形象和执政能力。

具体而言:本章“辟廱以本之,校学以教之,礼乐以容之,舆服以表之,复其井、刑,勉人役”等措施,都是王莽一手干出来的,具体而言:元始三年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车服制度改革,元始四年进行辟雍建设和礼乐制度的推广改革。

(1)校学以教之。《平帝纪》:“元始三年,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这是汉平帝元始三年的事,可以看出,王莽主张进行的这一教育体制改革,从上到下,贯通全国各级政权,是教育普及化的历史先声。

(2)辟廱以本之。《平帝纪》:“元始四年,安汉公奏立明堂、辟廱。”《王莽传》:“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群臣奏言:‘昔周公奉继体之嗣,据上公之尊,然犹七年制度乃定。夫明堂、辟雍,堕废千载莫能兴。今安汉公起于第家,辅翼陛下,四年于兹,功德烂然。’”扬雄《剧秦美新》云:“明堂、雍台,壮观也。”这是汉平帝元始四年的事,可以推断,这是在各级教育改革取得成功之后,对君王权力的归总式强化。

(3)舆服以表之。《平帝纪》:“元始三年,安汉公奏车服制度。”扬雄《剧秦美新》具体说是:“式軨轩旗旗以示之,扬和鸾肆夏以节之,施黼黻衮冕以昭之。”这是汉平帝元始三年的事,可以看出,车服制度的改革主要针对中上级官员体制,是第二年礼乐教化改革的先声和试点。

(4)礼乐以容之。《王莽传》:“元始四年,莽奏立乐经。五年正月,祫祭明堂。于是莽上书曰:‘臣以外属,越次备位,未能奉称。伏念圣德纯茂,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作乐以移风,四海奔走,百蛮并轃。愿使臣莽得尽力毕制礼作乐事,事成以传天下,与海内平之。’”广雅释诂:“容,饰也。”这是汉平帝元始四年的事,可以推断,在此之前,汉朝礼乐制度已经逐渐废弃,现在兴复礼乐,是一项制度化、规范化、普及化效果很好的措施。

(5)复井、刑,勉人役。恢复井田制,意在进行农业生产资源调查和新的土地政策,既有复古周代的一面,也有革新西汉土地政策的一面,发展农业是立国之本,这是没有错的;回复肉刑,实际意义在于强化依法治国,并非只是向“夏后三千”那样,制定很多的肢体刑法来威吓社会大众,儒家礼乐制度以等级伦理约束为主,惩罚为辅,有所惩罚,有法可依,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免除百姓的劳役这一条尤其深得民心,表明王莽是关心、体恤百姓艰苦的实干家,体现的是儒家政治的仁政优势。

由上述分析可知,王莽早在汉平帝时代就开始了自己的“改制”预演。说他阴谋篡权的人会讲他是一个心机深沉、步步为营的巨奸,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评价他的人会说王莽是一个很有作为、能够进行体制创新、真抓实干的改革家。

扬雄所说的“汉兴二百一十载而中天”,与社会现实并不相符,这一点他很明确,他之所以要这么说,实际上就是看到了王莽改革种种举措的行之有效,他为汉朝出现了这么一个全面恢复儒家政教的大人物高兴,认为汉室江山是真的要迎来高大上的兴盛局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