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
道德仁谊礼,当作“道德仁义礼”。
【注释】
①忽怳:即忽恍,也写作恍忽、恍惚,指蒙眬,模糊。语出《老子》第十四章:“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忽恍。”《老子》第二十一章又说:“道之为物,惟怳惟忽。忽兮怳兮,其中有象;怳兮忽兮,其中有物。”这表明扬雄的《问神》思想,主要来自道家老子。
②经纬万方:使万事万物都有条理和秩序。经纬,横为经,竖为纬,本指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条理秩序;万方,各方面,各地方。
【译文】(www.xing528.com)
神妙的天地之心蒙眬而模糊,使万事万物都有条理和秩序,具体表现在道、德、仁、义、礼几个方面。为了探究神奇的天地之心,我写了《问神》,作为本书的第五卷。
【题解】
顾名思义,“问神”,即深入探究神秘莫测的自然规律。从结构上说,是上一卷《问道》确立儒家正道、兼论自然之道哲学思辨的进一步深入,是从思想规范到思想源泉的终极性追问。
扬雄精通儒道,博知诸子,善于思辨,《汉书》本传说他:“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故于书无所不观,而能取法圣人之道;于学无所不知,而能折中儒道,成为一代学术大家。
《问神》二十七章,卷中探究很多神秘的自然问题、思想问题、学术问题、方法论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上古经典《易》书之中,所以很多地方出现了对《周易》卦象的引用。《易》本不止《周易》,伏羲画卦以来,三皇五帝至夏商周汉,历代均有各代之《易》。所以,《易》不仅是儒家群经之首,而且是道家及其他哲学思想流派取法的源头,是中国学术思想的公认源头。《汉书》记载说:扬雄模仿《周易》写成了《太玄》,是和《法言》并列的另一部思想巨著,所以本卷中还多次出现关于《太玄》内容与学术范畴的问答情况,体现了扬雄汇通《周易》与《论语》的博学。其次,扬雄在《法言》中及本卷中经常征引、化用道家著作或典故,作为自己论证立说的另一大源泉,特别是对道家创始人老子及其著作,扬雄体现了很深的尊重之情和赞美之意。尽管老子对于仁、义、礼有所非议,但整体上看,扬雄在讨论很多终极性问题的时候,都会越过儒家,回到道家。所以,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曾说:“雄之学似出于老子。”本卷《问神》就建立在以上两大渊源之上。
但是,本卷并非专门的哲学论著,而是借着对神秘文化、神秘思潮的探究,阐明儒家正道为优这一基本立场。所以,我们读本卷,除了学习基本内容,还要把握住这个思想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