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国开展新教育的工作,针对的人口约占世界四分之一;若是没有妥善的准备,难免进退无措。随着新教育的发展很可能越来越快,足量教师的供应显得越来越迫切,更不用说优秀的教师了。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的现代学校能不能吸纳来自旧式学校的教师,使之成为成员之一呢?这一点是她不能做的。尽管许多旧式学校的教师,通过各种门路,已成功进入现代学校,而他们与现代学校的标准格格不入;在现代学校中,无论是受过新教育的教师,还是由旧式学校转入的教师,他们都缺乏师范的专业训练。在过去的教育制度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旧式学校的教师,这种教师不啻为一种职业,一种许多儒家文人求生的方式;这种教师的门槛很低,最起码的要求是秀才[1],甚至极个别人连秀才也不是。这种教师不需要资格认定,不需要自备教科书,甚至不需要强制教授某些必修课程;这种教师的教学是建立在师道传统的基础上,往往是对儿童面对面进行传授,要求儿童牢牢掌握汉语语言惯用法,其教学目的是引导儿童扩充记忆力,而不是形成理性的思维。私塾教育没有公共教室,教学活动或是在儿童的家中,或是在教师的家中;这种教育形式,儿童数量有限,很少超过20人。而在新教育的标准下,教师不得不面对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挑战,他必须知道更多,不限于中国经学知识和时文技巧;他必须学会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此外,现代学校的标准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而不愿停留在记忆这一项能力上。但是,中国旧式学校的教师不容易接受新的标准,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熏陶,他更倾向于墨守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法;每当体验新学问、尝试新式教学法时,他不得不承认感到一种知识分子的尴尬,这种感觉刺激他对旧式教学法更加恋恋不舍。陷于害怕犯错的恐惧中,他拘泥于旧式教科书,并把培养记忆能力奉为圭璧,而不是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记忆才是守正不移,价值非凡。他自身没有经过思维训练,也无心采用新方法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他而言,现代教育学不过是一门至新的科学和艺术,他或是轻视现代教育学的实用价值,或是对其知之甚少,无法在教学活动中高效、巧妙地发挥其价值。(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