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在王城与诸侯之首邑,或诸侯封邑之大进,其名称有五:上庠、东序、瞽宗、成均、辟雍是也。以其成其亏,均其过不及,则曰成均,此学校为前代所无,在王城之南。虽然,古书言成均、辟雍为二种学校者居多,殿版《礼记》有图,以明周代各学校之地位者。中央一部,称之为辟雍;东区称东序;西区称瞽宗;南区称成均;北区称上庠。
周时之学校,大别为二种。一在王城与诸侯之首邑,或诸侯封邑之大进,其名称有五:上庠、东序、瞽宗、成均、辟雍是也。上庠之名,初见于舜时,为教授高等教育之地;周时则在王宫之西,王宫在都城之北,乃一种初等学校,教授书读者。上庠亦曰米禀,盖即学以藏粢,自其孝养之心而发之,为天子养庶老之处。东序,夏朝高等学校也;周亦名为东胶,在都城之东,王宫之右,又曰太学。于此学干戈羽龠,九年而业成。国老于此养焉。瞽宗亦始于商,学歌唱,使弄乐器,以成礼也。以其成其亏,均其过不及,则曰成均,此学校为前代所无,在王城之南。周代都城学校有五,而居中者则为辟雍。若论其性质,则殊难一定。有时为大射行礼之处;有时又为天子朝会群臣之处。礼书[1]曰辟雍即成均也。观《文王世子》[2]篇,知周先有成均以施高等教育、后有辟雍,与成均相同,而成均之名遂因以消灭。此成均与辟雍之又一说也。但为周代授高等学问之地则无疑。虽然,古书言成均、辟雍为二种学校者居多,殿版《礼记》有图,以明周代各学校之地位者。中央一部,称之为辟雍;东区称东序;西区称瞽宗;南区称成均;北区称上庠。在天子郊曰辟雍,而侯国亦立当代之学,惟损其制曰泮宫。
地方学校,在闾曰塾;在党曰庠或序;在州曰序;在侯国之乡曰庠。村中街门之旁有两室,即闾塾也。周时每值春初,村中人民,无论男女老幼,自早即往学校听讲,至晚方归。主持讲坛者,大抵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之大夫也。此学校曰庠或序,其名皆自前朝而来。州学之名曰序,亦取自夏时,盖夏时教射事之学校也。在侯国乡之学校曰庠,舜时即有此名,为授高等教育地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