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越感官实证,窥见本质看的眼睛

超越感官实证,窥见本质看的眼睛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觉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杜威把学习过程解释为 “习惯”。而支撑教育认识论的将不是那感官的感觉经验,而是基于人的觉解而存在的一双 “本质看”也就是 “本质直观”的眼睛,经由这双眼睛,我们洞悉教育存在,我们揭示教育存在,我们构造教育经验成为教育知识,进而教育科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得以建立。

超越感官实证,窥见本质看的眼睛

论证一个本体存在并不难,难的是要让这个本体存在能够被人们经验到、相信它的存在,同时要接受理性的审视不陷入独断论和经验论,为人们所认识并构造出知识体系。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认识论。认识论就是要论证本体存在如何被认识?认识路径如何确立和选择?认识结果如何检验其真理性?认识论也就是科学研究方法的方法论。所以,近现代形而上学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认识论或知识论上面,本体论只要确定了、作为其必不可少的信念就够了。那么对于教育存在而言,什么样的认识论能够揭示教育存在而构造出教育知识呢?

过去,人们不从整体上对教育进行解释,而是在对教导和学习的关系及其各自的本质上面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基本上是心理学的,因为人们认识到学习主要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思维的变化。第一个用心理学解释人的学习本质的人是赫尔巴特,他的核心概念是 “统觉”。统觉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学习过程就是 “那些按照某些规律在意识中出现的较弱的观念,对于观念团起着刺激的作用,并且被观念团吸收和占有 (统觉),好像是在新感官印象中发生的那样”[7];“各种观念突然从内心冒出以便同刚才提到的类似观念结合起来。在任何教学中,恰恰是这种统觉必然会在不断的活动中产生”[8]。但是,在赫尔巴特那里其心理学主要还是思辨哲学式的,并没有经验实证。后来的行为主义科学心理学把学习过程解释为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有机体反应、并不断强化这种反应的过程。所以就有了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则解释学习过程为 “顿悟”。杜威把学习过程解释为 “习惯”。习惯是利用自然环境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它的特征表现为通过使用事物而习惯于这些事物、对外来的刺激做出持久的反应达到适应平衡、选择和改造环境使环境适应于我们。[9]皮亚杰则用 “认知图示”或者 “认知结构”来解释学习过程。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图示在主客体互动活动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可以看出,皮亚杰对认知图示的表述、杜威对习惯的表述、赫尔巴特对统觉的表述,在语言结构和术语运用上都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可以看出关于教育、学习理论的传承关系。但是,这些学习理论都把教师的 “教”作为学习的一个外在因素或者刺激因素而起作用,并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到教和学的本质统一性和同属于 “教育存在”的事实。正因为如此,教育科学的心理学化和社会学化研究范式才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解释成为影响教育成就的外在的刺激因素,并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经验。

但是,自然科学化的感官经验实证能够看到它所看到的东西,却不能看到因感官局限所感觉不到的而实际上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人的 “觉解”。觉解来自于冯友兰 《新原人》的哲学概念,是指人对事物意义的自觉了解并且对自觉了解的自我意识。[10]人的觉解能够理解人的感官经验、感觉,但是感官经验不能理解人的觉解本身。自然科学自伽利略开始就把人的觉解本身中不能被感官感知、不能被测量的理性等统统当作主观的存在排斥在自然科学之外,尽管有康德后来为形而上学证明,肯定理性对感官经验构造科学知识的意义,但是因为他把理性当成是先验的纯粹形式存在又不能被经验化也为科学所忽视。直到18世纪末由狄尔泰开创精神科学,洛采、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创立价值哲学,马克斯·韦伯吸收狄尔泰的诠释学对意义理解的解释和李凯尔特的价值意义,从而开创社会科学的诠释学派,把人的社会存在解释成为理解性的存在;再者加上自然科学测不准原理、概率理论对观测者地位的承认和需要,从而使人逐渐认识到人的理性是属于人的主观存在但对于人的存在而言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样20世纪海德格尔完成从现象学到诠释学和从诠释学到存在论两个转变后,把理解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从而从根本上超越了狄尔泰等人把理解作为一种技术性存在的观念,伽达默尔依据此原理创立了哲学诠释学,从而从形而上学的高度论证了理解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属人的本体存在的现实性。再者经由舍勒、卡西尔的哲学人类学,埃德加·莫兰等人的人类学阐释,都证明了人是一种独特的、具有超越性的精神存在。再经由教育学林肯和枯巴的自然主义研究范式把理解的存在定位为经验性、描述性的,但它与通常严格的科学理论不同,具有以往科学理论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即它在解释上的人文的、理解的特征;但同时,它又不同于非经验的形而上学 “定性”研究,或注重价值、意义上的道德哲学研究,也不同于实用性的 “定性”研究。[11]既然人的理解的存在是可经验到的,同时又不是神秘的、独断论的,因此它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这就为我们打开教育存在的奥秘提供了认识论前提。(www.xing528.com)

在现实的教育领域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一种由刺激和反应构成的行为过程,也不简单的是一种认知过程,而是基于人的觉解的意义生成过程。这就需要把人文科学研究、人类学研究、哲学诠释学研究、教育学中质性研究、行动研究的积极成果整合起来,从而创立揭示教育存在本体的教育认识论。而支撑教育认识论的将不是那感官的感觉经验,而是基于人的觉解而存在的一双 “本质看”也就是 “本质直观”的眼睛,经由这双眼睛,我们洞悉教育存在,我们揭示教育存在,我们构造教育经验成为教育知识,进而教育科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得以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