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消除中小学生的交往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交往水平,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学生交往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认知结构
1.端正自我认识
中小学生的自我观念正处在发展完善时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自我认识不切实际的情况。无论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教师要辅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树立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在交往过程中,既不要自负,也不要自卑,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这是进行成功交往的必要条件。在辅导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因为,在社会活动中既能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也可以了解自己操纵周围事物、把握周围世界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其次,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在人际交往中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比如,可以参照与自己条件相似的人,参照社会中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可以以别人的认识和评价为参照点来认识自我,从别人的审视中来评价自我。在比较中,既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将以往的我、现在的我与理想的我进行比较;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例如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或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努力达到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
2.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是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必要条件。所谓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就是要充分认识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会与人相处和协调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作用往往认识不明确;有的学生认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就特别推崇“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还有的学生认为交际就是拉关系等等。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如何进行正确交往,交往对人尤其是对身心健康有哪些作用等,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在思想观念上消除那些模糊和错误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3.客观评价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受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自我投射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对他人的认识评价不够客观全面,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直观性、片面性,有时甚至会造成对他人的偏见、成见,给人际关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比如说,有些学生对别人的期望值过高,当随着交往的深入,别人表现出较多的缺点和弱点,不像他所想像的那样完美时,他就会感到失望和苦恼,就会挑剔和指责别人。这其实是一种不能现实地看问题的表现,它会给中小学生增加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让学生懂得,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能够与你友好、融洽地相处;但是,也不可否认,社会上也有一些心胸狭窄、多忌多疑、自私自利、虚伪圆滑的人。遇到这种人,一方面要学会宽容大度,如果看到别人有缺点就不理睬别人,认为只有尽善尽美的人才能与之相处,最终只能应了那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的古话,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帮助别人,要采取恰当的、别人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对方意识到自身的缺点,并自觉去克服它。只有这样,才能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克服不良情绪
不良的情绪表现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情绪不够稳定,情绪变化比较大,教师更应该指导他们学会因地、因人、因时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是交往成功的必要条件。
1.恐惧的调控方法
有社交恐惧心理的中小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并且不同程度地带有神经质、自卑心理或自尊心、虚荣心过强。因此,他们首先应学会和做到的是加强自身性格方面的修养,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多注意他人的优点和善良的一面。其次,教师应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进而主动与他人交往。交往可先从较亲近的人开始,如家人、朋友、熟人,然后扩展到陌生人。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全面了解情况,这样有助于他们找出应付情境的手段,从而消除恐惧;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转移注意法,即把注意力从恐惧对象转移到其他方面,从而克服恐惧情绪,等等。
2.嫉妒的调控方法
消除嫉妒心理,最重要的是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嫉妒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活动,而是受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因素制约的。它的实质是偏离了正确方向的、畸形的自尊心。它把自尊理解为高高地凌驾于别人之上,自己只能超过别人,决不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嫉妒心强的学生,只有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献身于社会的崇高理想,那种惟我独尊、自私自利、沽名钓誉的嫉妒心理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清除,才能与别人友好相处,把别人的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变为动力。其次,消除嫉妒心理必须积极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一般来说,虚荣心强、好出风头的学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心胸狭窄、敏感多疑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软弱、依赖、偏激、傲慢等性格上的弱点,同样是诱发嫉妒的温床。所以,培养良好的性格,逐渐形成不图虚名、乐观豁达、坚毅自信、诚恳谦逊等性格特征,对防治嫉妒心理是至关重要的。英国学者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这句话无异于给嫉妒者开了一剂灵丹妙药。
3.害羞的调控方法
(1)树立自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否定自己是对潜力的扼杀,是能力发挥的障碍。虽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但也不能过度自卑。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在交往中就可以扬长避短。要敢于鼓起勇气,敢于迈出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害羞者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后,伴随着从未有过的成功体验和对自己的重新评价,便会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害羞者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肯定模式,害羞现象就会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2)意念控制
非常害羞的中小学生每当到了一个陌生的场合,感到有可能紧张、害羞的时候,就暗示自己镇静下来,什么都不去想,把面前的陌生人当做自己的熟人一样。研究表明,一个非常怕羞的人,当他在陌生场合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后,随之而来的将不再是新的羞怯,而很有可能是滔滔不绝。用自我暗示的意念控制方法来突破这个开头的阻力,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3)增强体质
性格内向、气质为粘液质或抑郁质的人,神经系统比较脆弱,容易兴奋,一点小事就会闹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据有关资料表明,增强神经系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体育锻炼。通过锻炼,身体素质逐渐增强,过度的神经反应就会得到缓和,害羞的程度自然而然就会减轻。
4.敌对的调控方法
(1)动之以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敌对情绪的学生在表面上看好像满不在乎,实际上,内心却存在着痛苦和不安。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进步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他们急切地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真诚地爱护、尊重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帮助他们,以情感人,从而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在彼此间形成一种亲切、信赖的心理气氛。
(2)晓之以理
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对他们晓之以理,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改变错误的看法和树立正确的观念。
(3)导之以行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支持他们的正确行为,以点燃他们的自尊火种,并在班集体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气氛,这不仅有利于敌对情绪的化解与消除,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坚持下去。
5.孤僻的调控方法(www.xing528.com)
(1)主动与人交往
古语云“投桃报李”,人际交往也是有互酬性的,只有与人家交往,人家才愿意与你交往。也就是说,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对别人的态度的一种反馈。能否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在于你自己。为此,可以从最简单的主动与同学打招呼做起,每天都主动地与同学愉快地聊天,如果能养成这种习惯,说明你已经开始摆脱困扰你的孤僻。
(2)主动关心别人
友谊在于培育而不在于等待,在于不吝奉献而不在于单方索取。有些学生对别人的事不闻不问、毫无热情。这种冷漠的态度正是孤僻的孪生兄弟。你对别人冷漠,别人也会对你冷漠。冷漠导致疏远,疏远又导致情感上的距离和裂痕。因此,要学会体贴别人,善于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给予帮助,对同学、朋友要经常给予注意和关心。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友情是在相互的“施”和“爱”中生长的,你如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马上就会有无数善意的手与你相握,这样你就不会再感到孤独。
(3)深交几个朋友
人的心灵原是相通的,完全可以相处得水乳交融。如果能选择几个良师益友深交下去,并珍重朋友间的友谊,那么一旦打开你闭锁的心灵,在感情上与朋友融为一体时,孤僻感就会在这种深厚友谊中融化了。
三、增强个性魅力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优化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具有宽宏大量、豁达大度、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人际关系比较融洽。而心胸狭窄、多忌多疑、虚伪圆滑的人就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增强自身的个性魅力,这是成功交往的前提,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根本所在。
1.豁达大度
古语曰:“大度集群朋。”一个人若有宽宏的度量、博大的胸襟,他的身边就会有许多知心朋友相伴。所谓豁达大度,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要气度恢宏,能够容人。首先,豁达大度表现为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发现自己的过失,便立即改正;和朋友发生矛盾时能够主动检查自己,而不文过饰非,推诿责任;当朋友犯有过失,尤其是触动自己切身利益时,能不记前嫌,一如既往。此外,豁达大度还表现为不为一些生活琐事而耿耿于怀、斤斤计较。在学校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使人不快的小磨擦、小冲突,如果别人触犯自己就犯颜动怒,或者记下一笔以“秋后算账”,这样只会把自己孤立起来。其实,在小事上宽大为怀,不会使人蒙受损失,只能使你受人敬佩。
豁达大度,从根本上说,来自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从个人私利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心中经常装着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具备宽广的胸怀,表现出海阔天空般的大度。
2.正直诚实
正直,就是为人要正派,不搞歪心眼。正直的人,为人处世总是光明磊落、坦诚相见;正直的人,凡事能坚持原则,伸张正义,敢于同一切错误的言行做斗争;正直的人,发表意见、处理问题时都能从公出发、秉公办事,不计个人恩怨;正直的人,在待人接物中,既有端庄的风度,又保持人格的尊严。因此,正直的人往往能赢得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与之相反,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很爱搬弄是非,他们或以传播别人的隐私为乐,或以卖弄有打听别人隐私的本领为荣,或者心术不正,居心不良,故意造谣惑众;他们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对坏人坏事一味退让、姑息养奸;他们受人私惠,占人便宜;他们吹牛拍马,阿谀奉承等等。显而易见,这种人在一个地方待不了多久,就会众叛亲离,人人讨厌。
作为正直的姊妹,诚实在人际交往中是建立友谊的基础。惟有诚实,才能使别人放心,赢得别人的信任,才会使别人与你推心置腹,披肝沥胆;相反,卖弄小聪明,喜欢耍滑头的人,自以为得计,其实,正像俗语“纸里包不住火”所说的那样,最终总要因露出狡猾的尾巴而被人识破他虚伪的面纱,遭人厌弃。
3.克制忍让
克制与忍让是搞好人际关系应有的修养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认为不顺心的事,别人有时却感到很合适;你认为事情应当这样办,别人却认为事情那样办可能会更好些。所以说,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不可能完全任意行事,都要学会克制和忍让。
当然,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磨擦和冲突时,要能做到克制和忍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不怕吃亏。比如,逛书店被人踩了一脚,在食堂吃饭别人不小心把饭菜泼到你身上等等,只要对方不是故意挑衅、存心加害,能放手时就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揪住不放呢?特别是当你无意中冒范别人时,更应该礼让为先,多赔几个不是,何必搞个我是你非?在这些问题上,不妨提倡点郑板桥“吃亏是福”的精神。二是要培养自己的自制力。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坚强的意志——这不仅是想干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培养自制力,应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高尔基曾说,哪怕是对自己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更加坚强。不要以为自制力一定要有特殊条件和不平常的机遇。相反,人的自制力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中培养和锻炼起来的。比如,早晨是按时起床还是在被窝里再睡一会儿,对自己的自制力就是一个小小的考验。积小成大,如果我们能在诸如此类的小事上也不放过对自制力的锻炼,那么一旦遇到大事,就会表现出坚强的自制力来。
四、掌握交往技巧
与人交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掌握一些交往技能,有利于提高其交往水平。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辅导学生:
1.增加交往频率
郭沫若在谈论人际关系时曾戏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仁惠的友情,得到仁惠的友情。”人际关系是在互动中发生联系和变化的。人际关系要密切,彼此有一定的交往频率是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原来关系亲密的两个学生,由于交往次数的减少,关系就可能淡薄下去;而原来不是很熟悉的两个学生,由于经常在一起活动,关系也可能亲密起来。因此,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也可以在一块儿打打扑克、下下象棋等等。在这种交往中,可以加深对方的了解,加深情感联系,并逐步形成一种整体感,彼此的关系就容易密切。
2.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际交往总是从第一印象开始的。第一印象常常鲜明、强烈,影响深远,直接决定着交往发展的方向,并在今后的交往中起着心理定势的作用。如果给人留下诚恳、热情、大方的第一印象,交往就有基础,交往关系就能发展;相反,如果留下虚伪、冷漠、呆板的第一印象,别人就不愿接近。当然,第一印象不一定就准确,“日久”才能“见人心”,但由于第一印象这一心理效应的存在,我们可以利用第一印象的作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交往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陌生人见面时,第一印象常常首先来自于人的外部特征,如仪表、言谈、举止等,所以与人交往时,首先应注重自己的仪表、风度。那些仪表大方、衣着整洁、干练潇洒的人,别人对他们印象往往比较好,对其评价也比较高。这是因为人人都向往美,都有爱美之心,而与仪表有魅力的人交往能满足这种美的需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语言不俗、内容丰富有趣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而夸夸其谈、谈吐庸俗则会使人厌恶;举止得体、优雅潇洒能够反映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和修养,增强自身魅力,而过分拘谨、粗鲁、轻浮则会使人远离。再次,待人接物要不卑不亢,不论对方地位高低、资历深浅、条件优劣,都要热情谦逊。
3.学会赞美别人
赞美是对别人的优势和长处的积极肯定,妥善地运用赞美,有利于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赞美可以使平凡的生活戴上光环,把世间的噪音化为优美的音乐。一个笑容可掬、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并给予赞美的人,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尊敬与喜爱。赞美对心灵净化的重要性,好比植物成长必须依赖阳光雨露,否则就不能开花结果。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赞美会激发听者的自豪和骄傲,从中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赞美能和谐人际关系,带来美好心境;并且,当人们在鼓励、尊重对方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存智慧。赞美需要艺术,要充分地、善意地看到他人的长处,因人、因地、因场合适当地赞美。不管是直率、朴实,还是含蓄、高雅都可收到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效。但是,赞美也不能滥用,千万不能言过其实。俗话说,过分恭维别人,便是贱卖自己的人格。过分恭维、阿谀奉承不好,但若赞美过头,也会令人生厌。同样,那种模糊笼统,甚至信口而来的赞美,效果也必然适得其反。
4.经常面带微笑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你对对方微笑,对方也报以微笑,他用微笑告诉你:你让他体验到了幸福感。由于你向他微笑,使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所以,他也会向你报以微笑。换而言之,你的微笑使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地位。世界上如果真有一个永远不对任何人微笑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可怕的,也是可怜的。因为他的心情是阴暗的,他是一个得不到友情的孤家寡人。微笑如阳光,可以驱散阴沉,给人带来光明;微笑如春风,可以驱散寒意,给人送来温暖。微笑是热情的标志,是友好的信号。微笑表达的是一种情感,一种吸引力。据说,巨商希尔顿在发迹之前是一个穷汉,母亲仅仅给他5000美元去经营旅社。几年后,希尔顿成百上千地往回挣钱,一下成了商界巨子。由于他出了名,用他的名字做商标的香烟也誉满全球。当希尔顿的母亲问他是怎样发了大财时,希尔顿回答说:“微笑。”微笑是人际交往的桥,是沟通感情的渠,是心灵开放的花朵,是心之光、美之露融会的彩霞,是纯净清澈的心湖溅起的浪花,是人际百科最精美的序言,是持重成熟的标记。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千万莫忘了要经常面带微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