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诊断
1.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有所成的必要条件。在中小学校园里,有不少智力正常且踏踏实实埋头苦读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原因何在呢?最主要的就是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正如笛卡尔所言:“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花费心血和汗水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固然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能沿着崎岖的小路勇敢攀登,但方法正确则无疑会走得更快。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有的人能“四两拨千斤”,有的人纵有千斤却使不出;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关键就在于方法。方法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掌握了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必备工具。英国人类资源研究所的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说:“未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校传授的知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大部分知识需要学生今后去自学。因此,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只掌握有限的知识,而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永远不可能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2.学习方法的诊断
鉴于学习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判断中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确与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辅导的前提条件。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学习方法测定表”,可以先让学生自答,再进行评判,以便教师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学习方法测定表
下面是10个问题,你实际上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每个问题有三个可供选择的答案:是、不一定、否。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纸上。
①学习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吗?
②你对书本的观点、内容从来不加怀疑和批评吗?
③除了小说等一些有趣的书外,你对其他理论书根本不看吗?
④你读书从来不做任何笔记吗?
⑤除了学会运用公式定理,你还知道它们是如何推导的吗?
⑥你认为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看高深的大部头著作才过瘾吗?
⑦你能够经常使用各种工具书吗?
⑧上课或自学,你都能聚精会神吗?
⑨你能够见缝插针,利用点滴时间学习吗?
⑩你经常找同学们争论学习上的问题吗?
第①②③④⑥题回答“否”表示正确,其他问题回答“是”表示正确。正确的给10分,错误的不给分。回答“不一定”的题目给5分。最后计算总分。
总分85分以上,学习方法很好;总分65~80分,学习方法较好;总分45~60分,学习方法一般;总分40分以下,学习方法较差。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与学生谈心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方法不良的表现
学习方法不良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学习无计划
有些中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缺乏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表现就是跟着老师走,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老师留多少作业就做多少,不留就不知道干什么。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另外还表现为兴趣不稳定,今天语文老师讲课激发了情感,就对语文课备加青睐;明天数学老师讲课调动了热情,就对数学课刮目相看;今天练习书法,明天学画画……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全凭一时的冲动和激情。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掌握什么,他们常常心中无数。
2.意识不稳定
这种现象在是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家长爱子心切,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全程服务”:孩子吃饭,他们将饭盛好;孩子穿衣,他们把衣送上……在这种溺爱教育方式下,不仅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们也养成了在学习上的依赖性,遇到困难时,缺乏自己动脑思考、动手解决的能力,常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指导。久而久之,这种依赖性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出现社会适应不良。
3.注意力不集中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边派”的学习方法,即一边学习,一边做其他事情。这类学生受“背景音乐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一说法的影响,认为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学习,可以调节神经,消除单调感。他们常常一边听音乐,一边背单词;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其实,背景音乐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是对所有的活动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简单重复的操作性劳动,放一些适合劳动节奏的轻音乐可以提高工效,但对于要求精力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这种做法则会适得其反。因为音乐、相声的趣味性远远大于学习内容的吸引力,“一边派”的学习方法常常使学生处于“一心二用”的分心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作业错误率高,记单词效率低,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4.用时不合理
有些中小学生不会合理利用时间,把握不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常常“胡子眉毛一把抓”,却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习踏踏实实却成绩平平。还有些学生平时悠哉游哉、悠闲自在,考试前则通宵达旦、手忙脚乱。如此这般,皆为用时不合理的反映。
5,听课不得法
这类学生往往课前不准备,既不预习新课,又不备齐学习用具,消极被动地由老师推着走;听课不专心,“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善于积极思考,不会做笔记;课后不复习,认为听完课就万事大吉了。
6.复习无技巧
具体表现为复习不及时,不了解遗忘速度先快后慢的规律;不能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往往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等等。
7.用脑不科学
这主要表现为过度用脑,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不注意劳逸结合,打“消耗战”、“持久战”,使大脑皮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学习方法不良的成因
中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进行分析。
1.客观因素
(1)教师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一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较多地采用“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式学习。一部分教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机械地搞“题海战”;还有一部分教师工作态度不负责,不仔细钻研教材,不恰当选择教法,不讲究课堂效果,往往只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在这些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不是生动活泼、高效率地学习,而是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理论框架,日复一日地淹没在“文山题海”中。沉重的学习负担,侵蚀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另外,大部分教师不太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这也是学生不能正确运用学习方法的重要原因。
(2)错误社会观念的影响
社会上有些广为流传的习俗观念,如“只要努力,就能学好”、“学习成绩好,学习方法就好”、“学习时间越长越好”,等等。这些习俗观念表面上看来有一定的道理,若加以认真分析,就站不住脚了。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方法,有一部分就是由这些不正确的社会观念造成的。
“只要努力,就能学好”是一种很有迷惑性的观念,在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很有市场。因此许多学生夜以继日、“悬梁刺股”地埋头苦学,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事实证明,仅有勤奋努力而无科学的方法,只能奏出奋斗之歌,却难以谱出成功之曲。
“学习成绩好,学习方法就好”也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掌握着好的学习方法。因此,许多老师就经常要求成绩差的学生向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学习方法。其实,没有接受过专门学习方法指导的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好坏,其学习方法的效率都较低。即使某些学生确实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该方法也并不是对所有学生都适用。适合自身特征的学习方法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间越长越好”也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因为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并不单单看学习的时数,更重要的是看学习的质量。同时,如果一天到晚埋头学习,往往导致大脑皮层的过分紧张和疲劳,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造成生活单调乏味,失去学习兴趣,进而还将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主观因素
(1)自我认识不充分
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中小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充分的话,就很有可能出现学习方法不良的情况。自我认识不充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充分。“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性。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钟”等都各不相同。有些人喜欢单独学习,有些人则喜欢与人交流;有些人白天学习效率高,有些人则晚上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多少个学习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种成功学习的方法。学生一定要准确地把握自己的个性特征,切不可盲目照搬或模仿别人的学习方法。二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认识不充分。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良好就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些学生则由于学习成绩不太好就妄自菲薄、唯唯诺诺,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这些不客观的认识往往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自以为是的学生就容易好高骛远、走马观花;妄自菲薄的学生就容易优柔寡断、缺乏创造力。所以说,正确认识自己是掌握科学方法的必要前提。
(2)学习观念不明确
有些学生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认识不足,忽视学习方法的适应性。比如说小学的课程内容简单、门类集中,中学学科门类则大大分化,所学知识抽象性、理论性增强;小学生依赖性强,老师指导得很具体,而中学生的学习则更多的需要自主性、独立性。如果不注重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适应。有的同学就抱怨说:“我在小学时成绩挺好的,可刚上初中,就感到学习很吃力,成绩上不去。”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还有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学习方法上的选择和运用上听其自然,没尝到正确方法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www.xing528.com)
(3)生活习惯无规律
中小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有些是由无规律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有些学生生活无计划,做事不分主次,全凭兴趣和冲动;自制能力差,作业没完成,又抵不过电视节目的诱惑;一边干其他的事情一边学习;作风懒散,得过且过,没有“今天的事情今天做”的好习惯等等。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表现在学习上就出现了学习无计划、注意力不集中、拖拉应付等不良现象。
(4)个性不健全
有些中小学生个性不健全,存在着严重的任性、依赖、懦弱、自卑等不良个性品质和情绪,这往往导致了学习上的马虎、意识上的不独立等不良现象。
(5)意志不坚强
有些中小学生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愿望,但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时,却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结果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
四、学习方法辅导
有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合理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很强。尤其是小学生及初中低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中易受无关事物的干扰,忘记学习任务,影响学习效率。为了确保学习活动的质量,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是科学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关键就在于科学地安排时间。首先,要保证学习内容的预习和复习时间,妥善安排好大块时间和零散时间;其次,要文理科交叉搭配,增加趣味性;再次,计划要富有弹性,留有余地,确保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明确具体。计划越具体,指导性就越强。尤其在设立目标和安排时间上,更要力求具体化。二要切合实际。有些学生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目标定得过高,不但不能指导行动,反而挫伤了学习的信心。三要及时调整。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学习计划不现实,或者近期有特别的任务要完成,学习计划就要及时调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计划是为了确保有效地学习,一定要使计划适合自己。四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一旦确定,就应该严格坚持,谨防某些学生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良现象。
2.指导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注重指导中小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提出以下要求:
(1)认真预习争主动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的准备性学习。通过预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上课内容,把握知识重点,提出自己认为的难点。这样带着问题来听课,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辅导学生预习时应明确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并按时检查预习效果,摒除“走马观花”式的、无效果的预习。
(2)专心听讲做笔记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中小学生应该怎样听课呢?这里提两点要求:一要专心。具体来讲就要集中注意,抓住关键,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要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题的思路同老师讲的加以比较对照,从中既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要做笔记。主要是记录老师讲述的重点和难点。笔记要有条理,重点突出,这样不仅有利于新知识的当堂掌握,也为日后的系统复习打好基础。老师应该注意纠正学生做笔记时的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上课不听讲,下课抄笔记;二是充当录音机角色,把教师所讲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
(3)及时复习讲效率
复习要及时进行。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所学知识通常是在识记后两三天内遗忘最多,所以应赶在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巩固性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整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此外还应使多种复习方法相结合,避免单调乏味的重复,增强复习的新鲜感,保证复习的持久性,有利于从多方面理解内容,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3.养成良好习惯
英国萨克雷有句名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纠正不良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利于中小学生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1)养成集中注意的良好习惯
荀子曰:“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心理学上著名的“两耳分听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实验是让被试两耳各戴耳机,从两耳机中同时收听两种不同的信息。然后,实验者让被试注意收听一只耳朵听到的内容并大声复述,然后检查被试另一只耳朵听到的信息。结果,被试从这只没有被注意的耳朵中得到的信息很少。所以说,注意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分心则是学习的大敌。要想养成集中注意的良好习惯,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目的越明确、具体,学生就越能排除干扰,注意力就越集中;其次,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以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会比较快。
(2)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作业拖拉、应付、抄袭的现象在中小学生中比较常见。这是学习责任感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品质差的具体表现,这样做很难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那些自制力差、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一时可能难以做到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指导,不管其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对其在做作业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和家长不能越俎代庖。长此以往地坚持努力,学生将逐渐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马虎、大意是中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为此追悔莫及、痛心疾首。要根除马虎、粗心的不良习惯,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切不可自以为是、耍小聪明。只有这样,才能去掉马虎、粗心的不良习惯,养成严谨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训练阅读技巧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有人说,不会阅读的学习者不是合格的学习者。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阅读的比喻:有的人读书,如同沙漏一般,倒入多少就会漏掉多少;有的人读书,好像海绵吸水,完全吸入后又可以原封不动地挤出,有时挤出的水还有点脏;而有的人读书却好像种子吸收养分,然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比喻描述了三种不同的阅读效果,也体现了三种不同的阅读方法:第一种囫囵吞枣,读而不懂;第二种生吞活剥,不求甚解;第三种是最好的,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何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两种观念:
(1)开卷有益
这是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要懂得通过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还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在树立这种意识之后,还有一个选择阅读书目的问题。古代学者提出读书有“四别”,即“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看而且要背)、必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要认真思考)、手治之书(不仅要看、要背、而且要写出摘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科书应是“手治之书”,重要的参考书应是“必治之书”,消遣性读物则是“目治之书”。
(2)不动笔墨不读书
纵观所有学有所成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他们无一不是勤学苦记的典范。如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曾阅读过1500多种书籍,每本书都有笔记可查;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在30年间记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等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小学生切不可自恃记忆力强而忽略做读书笔记,一定要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
5.介绍记忆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记忆
也就是说在记忆时首先要明确目的和任务,这样全部记忆活动就会集中在记忆对象上,并会主动采用多种方法去实现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比无意识记更牢固、更全面、更精确。
(2)意义记忆
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理解是记忆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与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内在的联系而记忆牢固。
(3)协同记忆
在记忆时把眼(看)、口(念)、手(写)多种感官协同起来,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比单用眼看或单用耳听的效果要好。如果仅有一种感官单调地活动,大脑就容易产生抑制,降低记忆效率。
(4)尝试回忆
即在复习时先不看书,而是把老师讲的内容试着回忆一遍,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就看一下书,然后再接着回忆。这种方法易于发现难记的部分,以便在这些材料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实验结果表明,在记忆中,60%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效果最好。
(5)记忆术
记忆术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即把需要记忆的材料与已经熟悉的事物结合起来,赋予人为的意义加以联系。常用的方法有:
①谐音法。利用谐音把毫无意义的材料变为有意义的材料,从而提高记忆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为了记圆周率3.1415926535897932384626(共23位数字),有人利用谐音编成这样一个故事:山顶庙中老和尚差小和尚到山下去买酒,小和尚很生气,一边走一边嘀咕:“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这则小故事形象生动,让人过目不忘。
②口诀法。即把记忆材料编成有韵律的口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周恩来总理就曾把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编成了一首口诀,广为流传:“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③联想法。即人为地找出或建立某些材料之间的联系来帮助记忆。如记单词“gas”(气、煤气),可以联想到“煤气中毒,该死”,这样既容易记忆又印象深刻。
6.培养自学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指导中小学生自学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观察、自己思索、自己消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创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