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生理学:调整运动员生物节律

运动生理学:调整运动员生物节律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表明,人为地改变时间环境信息,可促使体内原有的生物节律特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节律调整。运动员最常见的是时差调整,运动员跨时区参赛,往往因时差而出现功能活动的非同步化反应,表现为全身疲倦、竞技状态不佳等症状。③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为加快后适应调整,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运动员可提早几天到达比赛地区适应时差,使生物节律逐步与环境变化同步。

实践表明,人为地改变时间环境信息,可促使体内原有的生物节律特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节律调整。运动员最常见的是时差调整,运动员跨时区参赛,往往因时差而出现功能活动的非同步化反应,表现为全身疲倦、竞技状态不佳等症状。时差调整就是根据机体时间结构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时间生物学措施,主动克服时差反应,加速适应过程。运动员依据进入新时区参赛的时间先后,可分为前适应调整和后适应调整,两者调整的方式和特点不同。

(一)前适应调整

前适应调整是出发前在国内进行时差调整,调整的方式有半封闭式和全开放式两种。前者适合于某些室内竞赛项目运动员的时差调整,如要求运动员白天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休息,晚上在训练馆训练。全开放式调整要求对运动员的训练、作息制度做相应调整,而对时间环境不做任何屏蔽。显然,半封闭式调整效果比全开放式调整好。

影响前适应调整的因素有:①“飞行”方向。由东向西方向“飞”(跨时区)比由西向东方向“飞”更容易适应,且时差反应轻。②跨时区数。跨越时区越多,产生时差反应症状越明显,时差调整时间越长。③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灵活型和胆质型的人更易适应新时间环境,而黏液质型的人,时差调整难度更大。(www.xing528.com)

(二)后适应调整

抵达比赛举办国后的时差调整属于后适应调整,其主要特点是在自然新时间环境中进行的时差调整。应注意的环节有:①保证充足睡眠。②及时投入适应性训练,加快新时间环境的适应。③注意调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忘掉”原时间环境,主动适应新的时间环境。

无论是前适应调整还是后适应调整,时差调整的手段大体相同,如进行适应性运动、心理调整、睡眠和适度的社交活动等,但在时间环境选择上不同。进行前适应调整时,若到达比赛地区需向东飞行,在出发前一段时间,运动员每天晚上应提前1h睡眠;若到达比赛地区需向西飞行,则推迟1h睡眠,并相应提前或推迟起床时间,以便逐步适应。为加快后适应调整,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运动员可提早几天到达比赛地区适应时差,使生物节律逐步与环境变化同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