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吸系统
水环境中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较陆上运动深刻,这与水的密度及压力有关。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在水中前进要克服更大的阻力,使得游泳时完成呼吸运动要比陆地上克服更大的阻力与压力,因而对呼吸肌的锻炼效果较好。此外,在水中运动时,呼吸频率的变化受游泳动作节奏的限制,不能随意加快呼吸,同时水的压力又使补吸气的增加受限,因而经常进行游泳等水环境中的运动,可使人体从通气中获得氧气的效率得到提高。研究表明,无论进行最大强度运动还是次最大强度运动,游泳时肺泡通气量均比跑步时要高。经常在水环境中运动,还可有效提升游泳运动时的VO2max。有研究表明,非游泳训练者的VO2max在游泳时略比陆上运动时降低15%~20%。而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游泳时的VO2max不仅不会降低,甚至会高于本人跑步时的VO2max。
(二)循环系统
人体在水环境中运动时对循环功能也有良好的影响,这既与水的特性有关,又与人在水中运动时多取平卧姿势有关。在陆上运动时,许多肌群需要通过肌紧张来维持基本的身体姿势,而游泳时的平卧体位可大大减少维持肌紧张的肌群,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能耗节约心输出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心脏以较低的压力便可为全身供血。此外,游泳运动时,由于呼吸加深,使胸膜腔内压降低,再加上水波对身体表面的拍击,更有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因此,在水环境中运动可使循环功能发挥更大的潜力。与跑步相比,在以相同强度进行游泳时,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均比较低。游泳时的最高心率比跑步时降低10~15次。(www.xing528.com)
(三)能量消耗
水的导热性比同温度空气高,因而和陆地上同强度、同时间的运动相比,游泳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在水环境中运动,能量消耗与水的温度、水中停留的时间、游泳姿势及运动者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有直接关系。水的温度直接影响能量消耗的量,水温愈低能量消耗愈多;在水环境中停留时间愈长,能量消耗将愈多,在12℃的水中停留4 min和在20℃的水中停留15 min的能量消耗相近。游泳运动比陆上运动消耗能量多的另一因素是水中运动的机械效率比陆地低,优秀游泳运动员蛙泳时的机械效率仅为4%~6%。此外,不同泳式和距离也会影响能量消耗的多少。
(四)运动技能的学习
在水环境中运动,运动技能的掌握比陆地上要求更高。水浮力使人在水中的支撑感觉被削弱,产生不习惯的漂浮感,加上游泳时体位的改变及冷刺激,对神经系统适应能力及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不适应水性者还有恐水的心理障碍,这也给其运动技能的形成增加了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