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生理学:动机和大脑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动机和大脑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机状态由内环境或外环境的刺激所引起。动机形成后导致行为的产生,循环即进入第二阶段。抱负、动机和运动技能的形成及运动成绩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三)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与运动技能形成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脑皮质兴奋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正常运动技能水平的发挥。21世纪初期美国的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应激水平与运动技能水平之间呈倒“U”关系。

运动生理学:动机和大脑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一)动机

人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受一定目的支配的。这种支配人们行为的目的,称为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发端。美国心理学家摩尔根和金1966年把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归结为一个由三种因素组成的一个循环链。即:内环境刺激(生理心理需要)和外环境刺激→引起动机状态→产生动机行为→达到满意状态→不满意可再激起新动机。动机状态由内环境或外环境的刺激所引起。内环境的刺激包括生理的需要(学生持续学习时间长了以后,感到头昏脑涨,决定休息一下或到室外去活动活动)和心理的需要(如有的学生想当优秀运动员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加健美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外环境的刺激,如天气热,出汗多,因而想喝水或找个阴凉的地方。又如学校规定体育不及格,不能评为“三好”学生,而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等。当然内、外环境的刺激也是可以转化的。例如,有的学生开始并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未激起动机状态),经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外环境的刺激),提高了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的认识(转化),从而引起了自觉参加锻炼的需要(内环境的刺激)。动机的形成是循环的第一阶段。动机形成后导致行为的产生,循环即进入第二阶段。行为结束后,循环进入第三阶段,即满意阶段。此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已达到目的,而结束这一循环;另一种行为未达到或未完全达到目的,即不满意或不满足,因而再次激起动机,产生新的行为而进入第二次循环,直至达到满意为止。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是产生负效应。关键是要努力促成正效应。

(二)动机与运动技能形成的关系

动机与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及表现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它们之间并不呈线性关系。有人认为动机强烈,运动技能的形成就越快或运动成绩就越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们之间呈现出倒“U”字形的曲线关系。在学习与比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如果处于最佳动机水平,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与比赛成绩最好,如果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学习和比赛都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结果。例如,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一到测验、比赛时,就由于紧张,想得太多,使得动机太强,而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原有水平。这种情况在一些优秀运动员身上也经常出现。为此,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教师要善于调整学生的动机状态,使之处于最佳水平。

此外,与动机密切相联系的一个因素是抱负,也是直接影响着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抱负水平指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之前,希望自己的活动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抱负水平受个人经验与真实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在为自己的行为结果预订指标时,必须从主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抱负、动机和运动技能的形成及运动成绩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动机处于最佳状态,抱负水平较高,其获得的学习效果和运动成绩较理想。一般而言,抱负水平越高,所激发出来的学习欲望、积极性就越高,运动技能的形成就越快,学习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www.xing528.com)

(三)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与运动技能形成

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脑皮质兴奋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正常运动技能水平的发挥。21世纪初期美国的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应激水平与运动技能水平之间呈倒“U”关系(见图11-3)。适度的应激水的发挥达到最高水平。

应激水平的降低,赛前紧张可以导致应激水平的升高。通过调整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可以使应激水平达到最佳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