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脚走在古代就已产生,称“敦踵法”。踮脚走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踮脚走路使脚心与小腿后侧的屈肌群紧张度增强,有利于踝关节力量的增强,消除扭伤或痉挛。踮脚走路时,腿部肌肉会产生节奏性的一紧一松。当肌肉放松时,来自心脏的动脉血液会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维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当肌肉收紧时,会挤压血管,加快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缓解静脉血管突出。踮脚走配合呼吸的频率,可以加快气体交换的频率,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有帮扶物,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科学
原理
踮脚走的原理与益处
踮脚走是提高后脚跟,身体的重力集中在前脚掌。这也是中医的理论原理:踮脚走可以刺激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按摩足三阴,减缓老年人由于肾气衰退造成的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和听力减退等症状。
踮脚走可以刺激许多足底穴位,其中有涌泉穴。它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刺激涌泉穴,可以减少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失眠、多眠、高血压、焦躁、糖尿病、怕冷症和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2 mm处。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和冷感症。除了涌泉穴和大敦穴之外,踮脚走还可刺激太冲穴、昆仑穴和太溪穴等穴位。
采用踮脚走,不仅可以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崴脚,还能刺激足底肾经穴位,达到补助肾气的功效。
小课堂
踮脚走动作练习的阶段
踮脚走动作的练习可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www.xing528.com)
(1)原地踮脚(提踵)练习
为了维持平衡,双手可扶在固定物体上,双脚并拢,将脚后跟提起,当脚后跟升到最高点时,只有前脚掌接触地面,内侧踝关节、小腿内侧、大腿内侧贴靠在一起,大小腿肌肉保持收紧状态。落下脚跟时,身体也需要保持收紧,缓慢将脚后跟落下。练习的时间与次数由练习者自己决定,量力而行。
(2)踮脚移动练习
在原地踮脚练习之后,可以慢慢过渡到踮脚移动练习,在这个练习环节中,最开始可以一手扶在固定物上,一手向身体旁侧打开,保持身体的高重心,踝关节保持紧张,膝盖不要弯曲,大腿肌肉收紧,向前移动时大腿内侧肌肉发力,进行来回训练。
(3)踮脚走练习
在掌握以上两个环节后,可尝试直线式的踮脚走,前脚掌内侧和大脚趾起支撑作用,提起足跟,双眼平视前方,固定一个点,双肩向下沉,踮脚向前走。经过反复练习后,便可以掌握踮脚走的正确方法。每天保持10 min左右,中途可以走走停停,达到刺激穴位的作用。每天进行踮脚走,可以充分地刺激足底穴位,畅通足三阴经。
小常识
踮脚走的注意事项
踮脚走时尽量选择在平地,避免湿滑地面,穿软底运动鞋、平底鞋或是防滑鞋。
踮脚走时保持背部挺直、前胸展开的姿势;尽量提臀,微微踮起脚尖,先将脚后跟离地,再将身体重心转移到脚底外侧,随之再转移到脚掌下面接近脚趾根部分,并且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呼吸要有节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