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跳舞风行海上。舞场络绎开业,舞女接踵下海,一时“火山”喷发,“红壳”闪耀,狂飙突起,所向披靡。不瞬眼,“弹性女儿”成了风流班首、时尚先锋。
小报和文艺作品也把舞业和舞女作为报道和描写的中心。小报开设专栏,报道舞讯,舞稿作家应运而生,舞星、拖车、大班、小郎、马桶间阿姨成为小说主角。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关于舞场的典故、方言、俗语,这些新鲜生动的语汇流行于市民中,也被记者和作家广泛应用,尤其在小说中更是随处可见。
火山
舞场当时有一个特殊的说法,叫火山。这一说法叫人无从捉摸,不知其典从何来。如《力报》曾刊燕赵舞客小说《火山欲焰》,《力报》曾刊小品《火山人语》,《风报》曾刊小品《火山报道线》。
学蓬尺
学跳舞,“蓬尺”摹音乐声。“把一个小名叫阿毛的女儿,送进跳舞学堂去学蓬尺。”[76]
弹性女儿
舞女又被称为跳壳、货腰女,还有一种叫法是弹性女儿。这一称呼系英文译音,英文跳舞叫dancing。上海从前曾有部专描写舞女生活的影片叫《弹性女儿》,还有支弹性女儿歌。
架子红星
弹性女儿们亦生涯不一。有的走红,称红舞女、红壳、红星,如洋囡囡李珍、小北京衣雪艳、香港舞后陈玲玲、野玫瑰罗绮、凤仙花严洁萍、煤球西施李珍珍、小皇帝邬敏,以及管敏莉、唐飞飞、冯媛媛等。《风报》的《舞国点将录》、《奋报》的《舞国36宝》、《风报》的《舞国一百零八将》、《吉报》的《舞国百美图》、《天报》的《新舞国三十六宝》,都是红星们的传记。
“舞女当中,自然有红有黑,红的自然人人赞美,个个羡慕,但有一般舞女,生涯并不见如何佳妙,然而她却神气活现,像煞有介事。到了舞场里,自己毫无实力,完全依靠大班来替她拉台子、撑场面,不然的话,只好孵马桶间,大班们把她们请来了,只好自认晦气,与她们敷衍。像这种红星,便是所谓架子红星,一般豪客,不屑一顾的。”[77]
阿桂姐、八月之花
阿桂姐,生意冷清的舞女,与红舞女对称,又称八月之花。上海人称蹩脚、推板曰桂花,或单称一个桂字。“一样是一个舞女,红舞女与阿桂姐就大有分别,红舞女也不会孵马桶间,再不会吃闲食,常在马桶间乱攀谈。她们一进舞场,转台子已经来不及了,哪有功夫还有空消闲。”[78]
汪仲贤先生在《上海俗语图说》中考证桂花云:桂花是指木樨饭,即蛋炒饭,吃蛋炒饭原是一句骂人吃屎的话。另一种说法是说,桂花是“贵货”的讹音,以贵货代贱货,是一句反话。舞场中把那些无生意的舞女称为阿桂姐,或桂花寡老。不过也不限于舞场,凡女伶、歌女、导花、庄花、女侍,其貌不扬,行头不挺,毫无台型者,皆曰阿桂姐。《上海报》有一小说名叫《阿桂姐伴舞记》。
吃汤团
舞女无生意叫吃汤团。“生意又是那么清淡,昨天进场,要不是丹老、老屈喜坐台子,我不是吃汤团吗?”[79]
浅草在《新语林》中解释说:舞场里,坐了一个划票的人,这个人专司记舞女票数的,防备舞客揩油舞票,直到打烊。这个舞女名字底下一票都没有,便打上一个圆圈,请她吃一个鸭蛋,故称舞女一天没有生意为吃汤团。
单洋客人
只花一元钱的舞客。过去舞场规定一元三跳,舞场里一元是起码价,亦作“丹阳”。又称混大拉,是英文一美元的译音(one dollar)。“明知他只一回头生意,下次不会再来的,我看见这种丹阳家伙,老实不客气也就要敲一记。”[80]
摆拆字摊
进舞场而一毛不拔叫摆拆字摊。“以前她在伟宫,我常常跟朋友去摆拆字摊。坐在她后面。”[81]
到舞场中摆拆字摊的,大致有两种人:一种是学艺未精,不敢贸然下场者。另一种是观光者,到此来见见世面。过去上海有种茶舞,女客进门取茶资五角,男分文不取,并奉赠茶点,故摆拆字摊的人颇多。
舞女大班、跑牌头
舞场经理叫舞女大班,他们负责舞场的日常管理工作。早期这一行收入颇丰,一般银行经理、洋行大班,尚不如他。后来因为他们对舞女过分苛刻,政府予以取缔,便不叫舞女大班,改称舞场从业员。“像刚刚进舞场做舞女格,最容易受舞女大班格气,大班向来是看见大佛笃笃拜,看见小鬼踢一脚。”[82]
舞女大班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联络舞女,你为舞场拉来的舞女越多越有业绩。“舞女大班每天早晨到舞女家里去跑跑,因为这时候舞女们大都没有出去,甚至还在拥衾高卧,那是请求舞女帮忙最好的时候,舞场俗语就称之为‘跑牌头’。如像几位红星家里每天总有无数大班作不速之客,因为不这样,难免为人捷足请去也。”[83]
舞女大班也种种不同,有的与舞女关系暧昧,常有绯闻传出,这种叫色霉大班。手中只有101个[84]舞女,成天价为拉不到舞星而发愁的叫苦恼大班。这些大班也是小说的主角,《辛报》曾发表过《风流大班沧桑史》,《力报》曾发表《大班私记》。
洋琴鬼、搭洋琴鬼
洋琴鬼指外国乐师也。据说这些洋琴鬼中菲律宾人居多,舞女与外国乐师发生关系叫搭洋琴鬼。《迅报》1938年12月7日有唐乔司的《洋琴鬼点将录》。
小郎
是舞场中的男服务员,人称小郎。小郎之职司,除拉门、端茶倒水之外,还要在舞女和舞客间传递信息,有的还可以成为舞女的拖车,叫小郎拖车。《风报》上有一号小郎的小说《小郎记小》:“我是专门伺候舞小姐的白衣侍者,舞场俗语皆呼谓小郎。今年十五岁,浙江宁波人。做过小郎三年,胜过白相跳舞场十年。”[85]
开户头
在舞场指找个舞伴。“李小开有户头的,郑小开有了慧翠,开户头的只有冯根一个人。冯根看来看去,没有一个能合自己意的,虽则漂亮的舞小姐勿少。最后,就拣了坐在他们前面一排位子上第四个,招她坐台子。”[86]
坐台子、转台、救济台子、捧场台子、头只台子、压轴台子、冷台子
坐台子:舞女到客人的桌子前应酬。“那么,什么是坐台子呢?”“坐台子的意思就是叫一个舞女到客人的台子上来坐坐,照规矩,每小时代价十元。但坐台是光荣的事件,手面应该阔绰一些,做一次台子,至少给她三十元。像姬娜、王小妹等往往一只台子得到五百一千。而且,现在不照时间算,当舞女坐到一个客人的台子上时,假如另一个客人也要她来坐坐,那么,叫舞女大班去催她转台,红舞女忙的时候,每夜在三个多些钟点的时间中,坐台十几次,平均每次还不到一刻钟呢。曼丽王生意很好,假如不叫她坐台,别想跳着她。”[87]
转台:指红舞女们生意兴隆,应接不暇,从一个台子转到另一个台子,忙得团团转。
救济台子:“阿桂舞女或起码红星恒以孵马桶间为苦,乃央诸大班为之设法,大班在熟客地界,自说自话将牌头领到客人台上。”[88]此种行为被戏称为善后救济总署,此即所谓救济台子。
捧场台子:“捧场台子就是一个舞女进场时,客人来捧场,所坐的椅子,不管这舞女坐十分钟也好,五分钟也好,甚至一分钟也好,都需购买大量的舞票。而且还有连台子也不坐,客人到来,买了巨额的舞票,就扬长而去,连闲话也不讲一句的,这种台子,就称之为捧场台子。”[89]
头只台子:以台子代指客人,头只台子就是舞女招待的第一个客人。一般来讲,舞女都把头只台子留给有来头或热络熟客,坐头只台子的客人在邀请舞女出外上有优先权。
压轴台子:“舞女坐台子,自然先应付生客,东转西动,直到快要拉司弹斯之时,方才姗姗来迟,完成最后一台,这便是压轴台子。客人自然是熟络户头,至于熟络户头为什么肯甘心情愿,如痴汉等老婆一样耐心呢?其中自然有原因,那便是打烊后双携出门,心照不宣去了。”[90](www.xing528.com)
冷台子:“昔时,舞女坐位子时,舞客与舞女之间,稍不如意,便有这一种坐冷台子表演。舞女坐在舞客台上,置之不理,故意冷淡着她,使她难堪。”[91]
迷汤
笼络他人的话,尤用于妓女、舞女。“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穿,王巧贞虽明白孙敏在灌她的迷汤,心里却很喜欢。”[92]
大转弯
北方话“掐大腿里子”,常用于舞场小说,写舞女与舞客之打情骂俏。“慧翠说后,对何二爷来了一个媚笑,何二爷叫她勿要骚,慧翠又是在他的大腿上扭了一个大转弯。”[93]还有小转弯,“这叫做你嘴凶,她手狠,你吃她干醋,她请你吃小转弯”[94]。
吃隔壁醋
即吃醋,舞女同行是冤家也。“我有一个客人,比较与我接近一点,他就吃隔壁醋。”[95]
雨夹雪、夹心饼干
舞客在舞票中间夹带钞票付给舞女,私下讨好舞女,叫雨夹雪,也叫夹心饼干。给舞女夹心饼干的舞客,大都是派头奇小,因为他们舍不得多买舞票,于是就夹些现钞,这样舞女可以实惠些,自己则可以省些钞票。“陆小姐伴舞的那家舞厅,派头比较大一点,所以陆小姐的客人赠给她的夹心饼干,是可以尽量独吞。她就拿到家里,交给假娘。”[96]
描花
“舞客醉心于某舞娘,而尚不敢毛遂自荐,一诉衷肠。此时也,可以肯之稔者,转托邻座姊妹,或烦拉门小郎,或请马桶间阿姨,致意某娘,闲话里向,吹脱几声,此乃所谓描花。”[97]
买票带出
舞客将舞女带出舞场,到他处销魂,看电影、吃大餐,或开房间。
舞女除了陪跳舞外,有的还提供性服务,与舞客的这种交易,就叫场外交易,又称跳席梦思。“琼英羞涩地低下头,胖子就拍拍朱家里的肩胛,叫他把耳朵送过来,然后自己将嘴巴凑上去咬:‘买票带出,今晚就那个。’”[98]
拖黄包车
舞女身体笨拙,舞艺欠佳,舞客与其翩跹,觉邪气吃力,像拖了一辆黄包车。
广告舞
舞场中生意清淡的阿桂姐,有时与舞女一同到舞池中活动活动,藉以缓和尴尬气氛,并展示一下舞艺,称广告舞。“不少阿桂姐在跳广告舞,不一会便开始正式跳舞了。”[99]
百宝箱
舞女的皮包叫百宝箱,里面无奇不有,钞票、舞票、日记簿、通讯录、舞客卡片、胭脂、花粉、唇膏香水、烟、橡皮糖,以至于橡皮膏、药水香棉花、头痛粉、胃痛药片、消治龙、月经带,等等。有的皮包里,还有小人雨衣,以及防毒油膏,应有尽有,故称百宝箱。
舞场提供饮料,但是收费;或是舞女自带的饮料,自用或饷舞客,以表殷勤。但这开水可不是白喝的,是会有代价的,实际上是拉拢客人的一种手段,和迷汤是一个含义。
龙头、拖车
这是舞场俗语中的一对最基本的词语,使用的频率高,衍生的词语也多。龙头指舞女,凡是与舞女有关系的男人都叫拖车。他们之间就像车头与车厢密不可分,所以称舞场中有密切关系的男女为龙头和拖车。
海派小报中有很多作品写此类舞场鸳鸯,称为龙拖鸳鸯。如《天报》阿凯的《龙拖鸳鸯谱》、《辛报》老牌拖车用吴语写的《拖车日记》、《辛报》逍遥生的《龙头日记》、《辛报》民国邬贵的《拖车日记》、《苏报》佩卿的《龙头拖车》。
拖车最初指那些学艺不精的舞客,被舞女们拖来拖去的人,后来才指与舞女有关系的舞客。“拖车之厕身舞场者,不入正席,其所处之地位,犹在舞女之后。凡舞女之斗篷、皮夹等物,均由各个拖车尽保管之责,若舞女无人过问时,则拖车得权充舞男,聊绷绷场面,此拖车应尽义务也。拖车之入舞场,并不受场中执事之欢迎,但因舞女关系,亦不能加以拒绝。遇售门券时,拖车可免费入场,入席后,仆欧则导以白开水一杯,亦不取费。唯每晚则限定六杯,六杯而外,须酌量取费,以示节制,此拖车在舞场中应享之权利也。至于舞场外则拖车所得之权利,远非开香槟者所能及其万一矣。”[100]
拖车种类不一,因此也衍生出了一大堆有关拖车的俗语,如坦克车、体格魁梧者;装甲车,牌头扎硬者;花车,行头挺刮者;氍毹拖车,戏台上戏子也;挂名拖车,有拖车之名而无其实者。此外还有火车、电车、卡车,等等。
姆妈拖车:“所谓姆妈拖车者,即是舞女的姆妈,每天钉牢黄包车,从开场起一直到打烊止,钉牢着寸步不离,管束得极严,使对方无法可施。舞女中有上述两形者,过去有位服毒死之贺蝶,以及大东里的沈美红,目今有仙乐里的李玫,都是如此情形。”[101]
行交行拖车:“在营业买卖中同行中交易,称之为行交行,白相人讲斤头碰着老朋友,也称为行交行。凡是舞女的拖车,也服务于同一舞场者,舞场俗语就称他们行交行拖车。舞小姐拥有这一类拖车者,大都阿桂姐占多数,尤其一般小舞场里,差不多从小郎起,直到老板经理为止,个个都有户头。”[102]
行交行拖车包括老板拖车、大班拖车、小郎拖车。老板拖车指舞场老板与舞女成龙拖关系。舞场老板“差不多十分之八九,他们的太太,都是舞女出身,如郑伟显之王玲玲,华佩兰、郁克飞之任妹妹等”[103]。大班拖车指舞场大班与舞女的龙拖关系。小郎拖车指舞场里的穿白号衣的小郎与舞女成龙拖关系。
拜金拖车:“所谓拜金拖车者,只要龙头每天有钞票拿转来,关于龙头的行动,以及其他一切,是不加干涉的。拜金拖车,亦可称他为笼里拖车,此类拖车,势必蛰居家园,足不出户在家老酒酌酌,小麻将搓搓,倒也逍遥自在,但舞场里是连脚尖都从不徜进寸步的。像这类拖车,自己毫无生产,而专靠龙头两双脚跳下来养家活口。”[104]
旺血拖车:指有钱的大腹贾、暴发户、小开一类拖车。如“新仙林陈美芳的拖车朱鹏,本为海上有名小开之一,不但每夜到场狂捧,而且又替陈姝购汽车、顶洋房,在陈姝身上花去大批钞票,但从不说声冤枉”[105]。
玻璃拖车:所谓玻璃拖车者,即是外强中干的药水小开之流,表面上衣着笔挺,但只是个空架子。上海在抗战胜利后,塑料制品十分流行,当时人称塑料为玻璃。
四等车:过去火车车厢有四个等次,四等车厢是最底的一等。舞场借此指那些囊中羞涩的人,只能在小舞场中跳跳。
花龙头:龙头亦花色繁多,有老龙头、小龙头、米许林龙头等等。花龙头指那些杨花水性的舞女,喜欢与小白脸,尤其飞机头子码来往者。《舞场俗语图解》中说:“例如新仙林小萍果爱煞烂香蕉小邹后,复又与洋场小傅打得火热,前者与后者,均为小白其脸,飞机其头。同时小苹果之首任开道大会刘某,却也是圣约翰大学之著名搭壳圣手,所以舞女之欢喜飞机头者,皆称之为花龙头也。”[106]
龙拖脱轨、拖车对碰、扳道夫
龙头和拖车,发生纠纷,以至分道扬镳,过去叫拆姘头,舞场俚语则称龙拖脱轨,极为形象。舞女往往不只一个拖车,其间安排不周,两辆拖车彼此不期而遇,尴尬无比,甚至大打出手,拖车对碰。龙拖脱轨,居间调停者,为扳道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