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音乐及音乐活动的进行,师生在音乐教学中不断会做出心理应对,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审美价值做出判断。这种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审美判断关系到音乐及音乐活动是否能够使师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美感,也决定了美感的实现程度。在师生的审美过程中,审美判断是贯穿音乐教学始终的重要心理活动。可以说,审美判断是审美要素的一种心理活动的结果。不论是审美要素,还是审美判断,都是在多审美通道音乐教学的审美心理过程之中。
(一)多审美通道音乐教学审美判断含义
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审美判断是指师生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美及审美价值有多大进行的一种主观上的判断。审美判断与一般的判断是不同的,这好比审美活动与一般的认知不同。“这首乐曲是圆舞曲”和“这首圆舞曲很美”这两个判断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前者是属于逻辑判断,后者则是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一种非概念性心里的感受和感情上的一种反应。“这首圆舞曲很美”中的“圆舞曲”是具体的审美对象,而“美”则是师生在欣赏了音乐后对这首圆舞曲的审美价值做出的肯定性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上的评价。
多审美通道音乐教学的审美判断着眼于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具体感性形式进行判断,把音乐及音乐活动与音乐及音乐活动的表象分离开来,这是一种抽象的把握。如果师生感觉到这首圆舞曲的美,那必然感受到圆舞曲三拍子的韵律,以及乐曲调式调性变化带来色彩上的不同感受,对乐曲的旋律更是了然于胸。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审美判断来自音乐教学中师生的直观和感悟。“这首圆舞曲很美”来自对乐曲的直接把握,并不需要经过思维的分析或推论。多审美通道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判断也带有主观性。
对于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是美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审美价值就是对音乐做出的判断。音乐活动也是学生积极努力的结果,在学生心目中就有使音乐活动成功的美好意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学生也会产生肯定性的心理反应。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师生通过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态度和情感上的接纳,对音乐及音乐活动做出评价。上课伊始就对音乐及音乐活动充满了期望,这种预设性的愿望使得多审美通道音乐教学的审美判断必然带来兴奋和高昂的情绪,从而使得肯定性音乐审美判断自然出现。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审美判断离不开师生—人的因素。音乐及音乐活动的美是音乐本身以及师生努力的结果,音乐及音乐活动的美当然会引起师生的审美愉悦并产生肯定性的审美判断。当然,每一个具体的人在音乐欣赏及音乐活动中的心理反应有所不同,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美和审美判断也会有差异,但总体来说,那种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肯定性的审美判断始终是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主流。
(二)多审美通道音乐教学审美判断标准(www.xing528.com)
审美判断必须有一个依据,即审美判断的标准。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审美判断的标准是指师生在音乐教学中判断音乐及音乐活动所依据的内心尺度。这种尺度是内在的,师生在音乐欣赏及音乐活动中时常出现一种特定的对音乐教学的心理反应,只要有音乐及音乐活动,师生一定会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进行审美判断。而音乐教学中,师生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审美趣味是审美判断所依据的内在尺度。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师生往往会表现出对在音乐欣赏及音乐活动中的偏爱,对音乐及音乐活动做出自己的审美标准,这就是师生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偏爱形成了师生的审美趣味,而这种审美偏爱使师生的审美判断建立。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师生凭自己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喜好产生的审美趣味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审美趣味形成了审美判断的标准。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师生在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趣味是肯定性的,只不过有细微差别而已。由于师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知识水平和技能上的差异,在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会有深浅之别,这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差异性的表现。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结构是随着音乐教学的逐步开展而形成的,不同年级的音乐教学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
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不只是具有差异性,更多地表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的共同性。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师生的审美结构必然包含普遍性的内容,必然包含师生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共同感受,特别是对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在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这种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的共同性更为明显。音乐对人类的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而“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能共赏的”。没有人不喜欢《欢乐颂》,没有人不喜欢那一首首经过历史洗刷后留存下来的经典。
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表现在音乐欣赏及音乐表演活动中,当然也包含了形式美和自然美的音乐审美活动。例如,八孔竖笛教学的形式美、各种乐器造型的自然美等,都能引起学生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审美快感,从而产生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一种共同偏爱。多审美通道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及音乐活动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趣味之所以会带有共同性,主要是因为师生在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的审美结构具有共性。音乐及音乐活动是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会使孩子们形成共同的审美标准,形成对音乐及音乐活动普遍的喜爱等。当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实践以感性的形式出现在师生面前时,孩子们不由得会感到万分喜悦,教师亦如此。人类音乐文化具有延续性、传承性和融合性,这种音乐文化的积淀使得孩子们的审美结构逐渐塑型,形成特定的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审美偏爱和审美标准。音乐文化的融合也使得各民族联系密切,在这种音乐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审美结构,必然带来一定程度上共同音乐审美趣味的出现。
共同的音乐及音乐活动实践造成了孩子们审美结构和审美趣味的共同性,多审美通道的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判断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主观判断和情感判断,但这种判断不是随意做出的,审美趣味在具有主观差异性的同时必然有客观上的一致性存在,这种审美趣味就是审美判断的标准,多审美通道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判断必然包含了师生对音乐及音乐活动普遍性的一种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