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方法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方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音乐课堂上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教学策略,笔者还根据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提出以下三个建议。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教材书面的“以情感人”。所以,教师要充分开发教材中的“以情感人”因素,让音乐课程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方法

依据本书中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论综述,笔者得出在音乐课程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有以下四个过程。

第一,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

第二,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现状,诊断出教材中适用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

第三,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求同存异制定出相对全面的教学策略和目标。

第四,实施教学,同时不断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从实施到接受反馈、到调整策略、再到实施,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上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教学策略,笔者还根据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一)音乐教材的“以情感人”

这是由音乐实施审美教育作用中“以情感人”的特点决定的。这一点是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从教材上来讲,人音版教材中虽已蕴含了相当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但是教材的本身对于知识的容量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充分挖掘出音乐教材中富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教材书面的“以情感人”。如《伏尔加船夫曲》在乐曲的结尾有一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配图,从视觉上向学生展现了迫于封建势力及资本家压榨下的俄罗斯人民悲惨的生活,从而冲击着学生的情感,这种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丰富内涵。所以,教师要充分开发教材中的“以情感人”因素,让音乐课程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www.xing528.com)

(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作曲家情感的产物,它包含了作曲家对生活的态度、认识、理解等方方面面,通过音乐强烈的感染性来让学生自愿地接受教育,可以说,音乐的本身就具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启迪与教化作用。音乐作为人审美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教化启迪功能是在审美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只有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才能真正地起到作用。

(三)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

教材的使用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时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教育的对象也是人,教育的测评者也是人。所以,整个教育的过程就是人和人交流共处的过程,因此在运用教材对学生施情感教学之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师生间的关系。教学的教是指教师,学是指学生,所以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基础,是教学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它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成果和进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关键。但是,由于现实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师生关系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拘泥于等级关系,这样会极大地削减教学过程中的活力,阻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推进。因此,教师应收起刻板严苛的面孔和生硬冰冷的语气,恪守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关系,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气氛更加有活力、有效率、有生命力。

我们应正确定位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中的角色。“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传道受业解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说道:“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对话和行动来指导自己的学生,在各种角色之间协调,以实现良好的教育作用功能,成为现代价值观教育的先驱。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应明确其使命,成为从业者和开拓者学校和社会的沟通者。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理想层面,教师应热爱学生,谆谆教导。其次,在原则层面,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最后,在规则层面,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将研究学生立为基础,以帮助学生为纽带,充分信任学生。只有教师做到以上三点,才能够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及教育教学的更好发展。

事实上,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教师只能陪同他们一小段路,即使如此,教师也要树立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尽可能给学生人文关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理解和宽容,以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用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