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与情感: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

音乐与情感: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由此可窥,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性职能。

埃德加·让·福雷(Edgar-Jean Faure)在其《教育世界的现在与未来》中说道:“人之所以要发展,是因为人要不断地趋于完善;丰富其人格,使其富有责任心,对于将来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如父母、儿女、配偶、领导者、被领导者等,明确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将人引导成为一个完善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是实施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出人自身的天性,这也是教育改革以及创新中的人性基础。

(一)人性全面发展说—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是不断完善与提升的,同时这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二者的全面发展历程是互为一致的,因此要想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必然要通过人的个人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这一形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说”对于人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出了以下观点:“人要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自由统一的、完善的、充分的、多项的发展,同时更要在审美、道德、情趣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对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要求。”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极具意义的理论贡献,是其理论中极具意义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人类今后的全面发展贡献了颇丰的理论指导与思想基础。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

(二)认知理论说—心理学(www.xing528.com)

心理学是用来探究人类心理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也是心理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而教育心理学就是相关教育中心理的研究,它的目的是研究被教育者对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运用、道德品质及行为准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的主旨有以下两个:一是将相关有效的学习理论与规律为依据,指导对于教学素材的编纂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从而使被教育者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二是依据不同被教育者个性等层面的差异性,制订出相应的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全面发展的意识和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窥,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性职能。

(三)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理论

西方教育史上一重大理论性突破是著名德国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心理学家、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在此之前,德育教育与教学是剥离开来被教育学者们进行研究的,因此教育与教学就出现了不同的任务和目标。赫尔巴特明确地将教育与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指出:“没有教学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反之,任何没有教育的教学也是不被承认的;德育是不能从整个教育中所剥离出来的,德育必然应该与其他教育问题普遍地、深远地、广泛地联系在一起。”使道德教育真正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得到落实,同时也赋予了学科教学对于道德教育的责任,成为实施教育的根本原则,赫尔巴特的这一理论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