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桥镇西边三个村的传说:姜岱、马车桥、三过

高桥镇西边三个村的传说:姜岱、马车桥、三过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姜岱”、“马车桥”、“三过”都是高桥镇西边三个村的村名。姜岱,在杭甬高速大隐出口处,是高桥镇最西端的村庄。马车桥在姜岱的东边,传说当年大禹治水路过此地,因山眷无路,就架桥以通马车,村庄以桥得名。三过是岐阳村的一个自然村。为了解除民众之苦,大禹治水十三年,居外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高桥镇西边三个村的传说:姜岱、马车桥、三过

鄞西有句民谣:“姜岱马车桥,三过禹王庙。”

“姜岱”、“马车桥”、“三过”都是高桥镇西边三个村的村名。姜岱,在杭甬高速大隐出口处,是高桥镇最西端的村庄。传说姜太公在附近钓鱼山钓上一条大鱼,曾向当地村民借了一只袋用来放鱼,因此得名“借袋”,后来被写成姜岱。

马车桥在姜岱的东边,传说当年大禹治水路过此地,因山眷无路,就架桥以通马车,村庄以桥得名。

三过是岐阳村的一个自然村。据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村里。三过这个村名保留至今。传说大禹幼年随稣东迁,来到中原。当时中原闹水灾,帝尧命稣率众治水。但稣没有成功地制伏洪水,被帝杀死于羽山。舜又向尧推荐稣的儿子禹接替父职,继续治水。禹总结其父及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凿龙门、疏九河。为了解除民众之苦,大禹治水十三年,居外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民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妇孺皆知。相传大禹忠于职守,克勤克俭,身先士卒,埋头苦干,教民众学种稻谷、杂粮,发展农牧业生产。风雨寒暑,跋山涉水,带领治水,晒得脸色黧黑,累得腰腿成疾,手上结满了老茧,甚至连脚趾甲都磨光了,走路一痛一拐的,一直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大禹娶涂山女为妻,婚后才四天,又离家治水去了。那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姚江两岸,民不聊生。大禹治理的最后一条大江就是姚江。当年大禹的家就安在三过桥头下不远处一个叫夏始房的地方。一次,他率领治水大军路过岐阳,他的妻子已身怀六甲,站在门口等候,大禹走到门口,爱妻邀他进屋歇一会儿,大禹感到大事在身,不能留家,就在门口匆匆与爱妻告别,随大军而去。过了几个月,大禹又路过家门口,乡亲们告诉他妻子正临产,求他快进屋去看看,但大禹还是没有时间去探望,只能拜托乡亲告慰妻子,就急忙上路了。一年后的中秋节,妻子知道今天治水大军又要路过岐阳,很早就抱着儿子,站在门口。等呀等,一直等到傍晚。这时,治水大军浩浩荡荡地走过来了,妻子一个一个地看过去,最后见到的才是大禹。妻子要求大禹回家团聚,大禹抱了抱已经会走路的儿子,对妻子说:“八月十六有大潮汛,不能耽误时间。”就匆匆去追赶治水大军了。(www.xing528.com)

如今夏始房地名仍在,但这里已经没有大禹的后代了。因为治水结束后,大禹积劳成疾,生病了,全家都去了绍兴。大禹的病没治好,他去世后人们就把他安葬在绍兴,并建造了大禹陵。大禹的伟大品格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了纪念大禹,当地百姓以“三过”为村名,并在三过桥头西边造起一座禹王庙,塑了大禹王的像,岁岁祭祀,代代不忘。禹王庙庙门朝北,门口就是驿道,当地村民称官路。当年大禹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锹)带领治水大军就是从这条路上匆匆而过。

整理者:傅瑞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