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大家庭里,生母和庶母有16位,兄弟16个、姐妹八个,还有许多堂兄弟。皇太极少年励志,文武兼长。
女真人习俗,男儿五六岁学习骑马射箭,七八岁就驰骋山林、挽弓射猎。皇太极像许多女真少年一样,从小锻炼,娴熟弓马。史书记载他回忆儿时生活:“昔太祖时,我等闻明日出猎,即豫为调鹰蹴球。若不令往,泣请随行。”每个人“牧马披鞍,析薪自爨(cuàn)”。(《清高宗实录》卷一五一)这番话反映了他青少年时受过艰苦的骑射训练。史书又记载:“朕自幼随太祖出猎,未尝夺人一兽;军中所有俘获,未尝私隐一物。朕以存心正直,获承天眷。”(《清太宗实录》卷四十八)这说明皇太极在青少年时,极力培养自己“存心正直”的道德品格。
皇太极很幸运,在他七岁时,满文创立,并开始推广。努尔哈赤给儿子们请了师傅,教授满文。皇太极是最早学会满文的一批满洲少年之一。那时,努尔哈赤身边有一位浙江籍汉人,做汉文的文书工作。皇太极既学会满文,也粗通汉文。朝鲜史籍记载:“闻胡将中惟红歹是仅识字云。”红歹是就是皇太极。所以,皇太极既精通满文,也粗通汉文,在他的兄弟和诸将中算是文化素养最高的。
皇太极七岁之后,努尔哈赤就“委以一切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巨细悉当”。这段话可能有些夸大,但可说明皇太极青少年时就帮助父亲处理家政。皇太极管理这个大家庭、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是很不容易的,说明皇太极在青少年时期受到了实际管理的锻炼。
有人觉得:皇太极出身帝王之家、子承父业、嗣承汗位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不然。皇太极虽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但他继承大位,历程复杂,因他有六个不利条件。
第一,幼年丧母。皇太极的母亲叶赫纳拉氏孟古哲哲,十四岁嫁给三十岁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十二岁时丧母,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一个不利条件。
清太宗皇太极像(www.xing528.com)
第二,父亲太忙。努尔哈赤起兵前十年,内忧外患,强敌四逼,日理万机,无暇顾及,也没有时间照顾他,皇太极少年生活有着极大困难。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二个不利条件。
第三,外公仇家。皇太极外公家叶赫部与建州部为敌。叶赫贝勒布寨曾纠合九部联军进攻建州,结果兵败。有书记载:努尔哈赤下令将布寨尸体劈为两半,一半归还叶赫,一半留在建州。从此,叶赫与建州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三个不利条件。
第四,排行居中。皇太极兄弟16人,还有两个堂兄弟(阿敏和济尔哈朗),他既不居长,也不居幼。按满洲习俗,居长荣立军功,居幼则受到优待(如幼子继承制)。皇太极却是两边好处都沾不到。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四个不利条件。
第五,没有同胞。皇太极的兄长,褚英与代善是一母同胞;他的五兄莽古尔泰,有胞弟德格类、胞妹莽古济格格;他的十四弟多尔衮,既有胞兄阿济格,又有胞弟多铎。皇太极则颇为孤单,没有同母兄弟拥戴他。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五个不利条件。
第六,母未封后。孟古哲哲生前没有做大福晋,就是没有皇后的名分。她的皇后位号是皇太极做大清皇帝后给追封的。皇太极既不是长子,又不是嫡子。这是皇太极继承大位的第六个不利条件。
皇太极少年生活的六个不利因素,促使他养成了重要的品格:一是自立,既然失去一些依靠,只有靠自己励志奋斗;二是协调,他为了生存和发展,便要协调上下左右关系,争取同情者和支持者;三是心计,在家庭兄弟、内外群臣复杂关系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四是奋争,学文习武,多立战功,在父汗、兄弟和群臣中树立威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