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皇帝庙号、谥号的由来与含义

清朝皇帝庙号、谥号的由来与含义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皇帝都有三“号”—年号、庙号、谥号。庙号是皇帝死了之后,给他追尊的名号,因为要写在太庙的牌位上,所以称为庙号。影视剧中皇帝活着就被大臣称庙号,这是有悖常理常识的。清代皇帝的谥号,由继任的皇帝恭上。常用简称,就是取“皇帝”之前的一个字,如,康熙帝谥号是“仁”,雍正帝谥号是“宪”,乾隆帝谥号是“纯”。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在正式册文中写全称。

清朝皇帝庙号、谥号的由来与含义

清朝皇帝都有三“号”—年号、庙号、谥号。

年号:用来纪年。中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如甲午、己巳、戊戌、辛酉,但干支纪年有一个缺陷,就是每60年一轮回,所以60年一重复;另一种办法就是用帝王的年号纪年;或者两者兼用。明清纪年,用皇帝年号,就是每一个皇帝有一个(个别有两个)年号,用它来纪年。我们常说的永乐、崇祯康熙雍正乾隆,就是年号。现在通行将年号和名字等同,如康熙就是玄烨,雍正就是胤禛,乾隆就是弘历等。严格说来,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是年号,不是名字。但大家已经习惯,约定俗成。这样,清朝12个皇帝共有13个年号(皇太极有天聪、崇德两个年号),13个年号也称13朝,所以有的书说《清宫十三朝演义》,就是这个意思。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万历皇帝去世。八月初一日,光宗泰昌帝继位,九月初一日,泰昌帝就死去。九月初六日,天启帝继位。在同一年里,先后有三位皇帝的年号存在,该如何纪年?经过廷议,决定: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以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以后为泰昌元年,第二年为天启元年。

写有全部谥号的雍正帝神位

庙号:《辞源·庙号》解释说:“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庙号是皇帝死了之后,给他追尊的名号,因为要写在太庙的牌位上,所以称为庙号。如康熙帝的庙号是圣祖,雍正帝的庙号是世宗,乾隆帝的庙号是高宗。宣统帝死于辛亥之后,所以没有庙号。庙号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的,皇帝生前没有庙号。影视剧中皇帝活着就被大臣称庙号,这是有悖常理常识的。

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皇帝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清代皇帝的谥号,由继任的皇帝恭上。其谥号字数很多,太祖27字,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宣宗各25字,仁宗、文宗、穆宗、德宗各23字。常用简称,就是取“皇帝”之前的一个字,如,康熙帝谥号是“仁”,雍正帝谥号是“宪”,乾隆帝谥号是“纯”。宣统帝死于辛亥之后,所以没有谥号。

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在正式册文中写全称。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庙号和谥号,是清朝皇帝中字数最多的,共29个字:(www.xing528.com)

太祖 承天广运 圣德神功 肇纪立极 仁孝睿武 端毅钦安 弘文定业 高皇帝

这29个字,关键是三个字,即庙号“太祖”和谥号“高”。这三个字是努尔哈赤独有的。

清帝谥号的前四个字,都有一个“天”字,也都有一个“运”字(皇太极除外):如康熙为“合天弘运”,雍正为“敬天昌运”,乾隆为“法天隆运”。

明朝皇帝谥号的前四个字,也都有一个“天”字,不同的是没有“运”字,而是“道”字。如明太祖朱元璋为“开天行道”,明太宗朱棣为“启天弘道”等。

大行皇帝:皇帝死后入葬之前,称作大行皇帝。

新皇帝登极,大行皇帝入葬、定了庙号和谥号之后,就称庙号、谥号,如康熙帝称“圣祖仁皇帝”,雍正帝称“世宗宪皇帝”,乾隆帝称“高宗纯皇帝”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