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理论源自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它主要是基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马歇尔提出的聚集优势理论,上述理论清晰地阐述了国家之间的相对、绝对优势的变化机理,为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与评价体系,揭示了竞争力产生和演变的基本规律。例如,产业组织派相继提出了企业资源的基础论、竞争优势理论等国际竞争方面的理论来指导产业的实践。本书认为,会奖旅游的重要基础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具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成为指导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26]。
竞争优势的概念来源于张伯伦的著作《垄断竞争理论》,而申德尔于1978年将竞争的概念引入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工作中。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波特在书中指出:物质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率是决定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非常重要因素,涉及到了比较优势理论未涉及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提供的政策及基础设施服务环境、企业组织管理与架构等。该理论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主要取决于产业的需求、企业的战略、生产要素、参展者、政府、旅游路线设计等六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组合。对于企业来说,仅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的产业通常会忽略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资源的深入加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那么当缺少资源的时候则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资源匮乏的地区可能自身不具备自然资源优势,但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环节,例如成本节约、产品组织优化等,从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图6.1展示了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在会奖旅游业的应用。
图6.1 波特的产业竞争力模型在会奖旅游业的应用
依据钻石模型理论,可交易性、可流动性使初级资源的地位下降,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附着于产业的资源,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大。竞争优势理论是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研究出来的,以更低的价格与成本、更好的产品品质、更合理实现个性化需求等超越对手,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通过在市场上的表现显示出了产业所具有的竞争力。波特提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是企业的三大基本战略,从产业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供方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替代品者角度提出了五力竞争模型。钻石体系中提出了包括产业的需求、企业的战略、生产要素、参展者、政府、机会六要素。资源理论决定了一个区域发展某个产业的潜力而依靠的资源,使一个地区能够展开特定的经济活动。这些理论对相关研究学者或实际工作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www.xing528.com)
区域旅游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理论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受到了相关的研究学者的关注:Crouch、Ritchie(1999)指出旅游比较优势包含了人力与资本资源、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知识资源等大量要素,从而可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进行有效测度[127]。Dwyer(2000)在文章中指出游客关注的因素包括地域景观、饮食住宿、天气气候等与传统竞争力相关联的因素[128]。但其实还需要有其他的吸引物,包括一些历史文化景点、人造的娱乐公园,自然吸引物如海滩、湖泊、森林、山体等[129]。比较优势理论是打造旅游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决定了目的地旅游的发展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具有好的生产要素禀赋就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旅游业,只有将相关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才有可能转化成具有竞争力的目的地,才能形成一个地区好的竞争力。波特的钻石模型在解释国家或地区产业优势的决定因素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Crouch提出的相关理论模型、Dwyer和Kim等人评价旅游竞争力时采用的理论即为钻石模型理论,目的地竞争力是发掘竞争优势的过程[130、131]。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决策者看重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旅游收入或是消费者和观众的数量,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利用目前的资源,发挥一个地区的资源特性、管理因素优势,强调产业的动态发展,如采取低成本与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一个地区的竞争力[133],这也是资源丰富的旅游地竞争力不如资源匮乏但资源利用效率高的旅游目的地的原因。因而,我们不仅要考虑构成竞争优势的资源禀赋,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应用上述资源,有效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