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记为P(B|A)),这种概率一般不同于P(B).
例1.3.1 将一枚硬币抛掷2次,观察其出现正面(H)和反面(T)的情况.设事件A为“至少有1次出现正面(H)”,B为“2次掷出同一面”.现在来求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解 将一枚硬币抛掷2次,观察其出现正面(H)和反面(T)的情况,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为Ω={HH,HT,TH,TT},且A={HH,HT,TH},B={HH,TT}.易知,这是古典概型问题.
已知事件A已经发生,有了这个信息,知道了“TT”不能发生,即知试验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就是A.A中有3个元素,其中只有HH∈B.于是,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为
在这里,我们看到.另外,易知,于是P(B|A)=
在例1.3.1中,有. 在更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给出条件概率的定义.
定义1.3.1 设A,B是两个事件,且P(A)>0,称
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
不难验证,条件概率P(·|A)符合概率公理化定义中的3个公理,即
(1)非负性 对于每个事件B,有P(B|A)≥0;
(2)规范性 对于必然事件Ω,有P(Ω|A)=1;
(3)可列可加性 若可列个事件B 1,B 2,…是两两互不相容的,则有
例1.3.2 设试验E为掷两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用B表示事件“两颗骰子的点数相等”,用A表示事件“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为4”,求P(A|B),.(www.xing528.com)
解 以(i,j)表示第1颗骰子为i点,第2颗骰子为j点,则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为Ω={(1,1),(1,2),…,(1,6),(2,1),(2,2),…,(2,6),…,(6,1),(6,2),…,(6,6)},且B={(1,1),(2,2),(3,3),(4,4),(5,5),(6,6)},A={(1,3),(2,2),(3,1)},AB={(2,2)}.
根据式(1.3.1),得
另外,也可以直接从条件概率的含义来考虑问题.当B发生时,样本空间缩减为Ω′=B={(1,1),(2,2),(3,3),(4,4),(5,5),(6,6)},在Ω′中只有样本点(2,2)∈A,于是,
同样,当发生时,样本空间缩减为Ω′′==Ω-B,在Ω″中有30个样本点,其中只有样本点(1,3),(3,1)∈A,于是,
根据条件概率的定义,立即可以得到乘法公式.
定理1.3.1(乘法公式,或乘法定理)设P(A)>0,则有
定理1.3.1可以推广到多个事件的情形.
设A 1,A 2,A 3是任意3个事件,且P(A 1A 2)>0,则有
一般地,对于n个事件A 1,A 2,…,An(n≥2),且P(A 1A 2…An-1)>0,则有
为什么这里仅要求“P(A 1A 2…An-1)>0”?请读者思考.
例1.3.3 一个袋子中有7个白球和3个红球,从中不放回地取2个球,求第2次取到白球的概率.
解 设Ai=“第i次取到白球”(i=1,2),由于A 2=A 1A 2∪ 1A 2,且A 1A 2与 1A 2互不相容,根据概率的有限可加性、乘法公式,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