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作为道教经典,在中国思想史、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价值。《参同契》建立了一个以宇宙自然之道为本而探讨养性长生之理的丹道文化思想体系,不论是在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方法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而纳甲法作为《参同契》立言设象的重要出发点,则贯彻了其理论建构与方法实施之始终。因此可以认为,《参同契》纳甲法是研究其“天人同构”理论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其理论体系中十分具有特色的独创性部分,因此不但为道教学者所继承,长期以来亦为易学象数一派所重视。
《参同契》的纳甲法本于汉代象数易学,然而有着更为深刻的科学理论背景。在此之前,纳甲法只是一种用于占测的阴阳术数之说,而魏伯阳则通过与月体运行相联系而赋予其天文历法之意义,这就使得易学中的纳甲法从理论上得以真正确立。而通过将纳甲法运用到具体的丹道修炼当中以表测炼丹火候升降变化则使纳甲法进入了应用领域,这种在道教金丹术上的应用,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纳甲法在其他领域内的应用,如中医“子午流注”法、堪舆“立向分金”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易参同契》的生命炼养之学,原本至简至易,魏伯阳也反复强调“事约而不繁”[7]“字约易思,事省不繁”的“易简”之理,以此至简至易之道,若能推行于天下,则对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积极贡献将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历代以来,注家层出不穷,其旨却反而愈加晦而不显,以至于世之学者或束之高阁,畏不敢观;或埋首穷年,行无实效。其中原因,除了因为古人重实行、轻言论,以及不肯轻传于人之外,后世之不明其理、未得证验,妄意揣度而作注者,恐怕要负很大的责任。(www.xing528.com)
《参同契》易简之学,愈至后代则愈傍门歧出,有以口鼻呼吸为“炼气”者,岂不闻其中有“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之说乎?更有妄造邪说,以女鼎作解者,岂不闻有“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之言乎?近代以来,又有学者见《参同契》多用外丹术语,遂为立外丹之说,岂不闻魏伯阳于烧炼外丹之术辟之最不惮烦,如“不得其理,难以妄言。竭殚家产,妻子饥贫,自古及今,好者亿人,讫不谐遇,希有能成。广求名药,与道乖殊”,又如“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又如“世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材。邂逅不遭遇,耗火亡资财。据按依文说,妄以言为之。端绪无因缘,度量失操持。捣治羌石胆,云母及矾磁。硫磺烧豫章,泥汞相炼治。鼓下五石铜,以之为辅枢。杂性不同类,安肯同体居。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此皆言之至明,学者于此宜当深思。
凡持此种种傍门小术者,或因聪明枉费气力,或以有为反致速死,皆由“不明其理”之故,所以由研究《参同契》纳甲法小中见大而推知经中易道、天道、丹道相互阐明之理,对于修习者来说,既不失为一条掌握《参同契》理论体系的重要路径,又避免流入歧途小道之中,而无益于性命身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