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熹论经传相分,卜筮对义理的影响

朱熹论经传相分,卜筮对义理的影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易》本来是卜筮之书的观点,朱熹进一步提出,《周易》的经和传应分开看。[19]朱子虽然将经传相分,但却又指出,从伏羲、文王、周公到孔子,他们都是从占筮之用而阐发的义理,圣人从卜筮上发出许多道理,就是要让人进一步明了趋利避害背后的道理,所以他们的义理发挥都是以卜筮为基础的,义理是占卜的义理,不是离开占卜独自存在的义理。

朱熹论经传相分,卜筮对义理的影响

基于《易》本来是卜筮之书的观点,朱熹进一步提出,《周易》的经和传应分开看。“故学易者须将易各自看,伏羲易自作伏羲易看,是时未有一辞也。文王易自作文王看,周公易自作周公易看,孔子易自作孔子易看。必欲牵合作一意看不得。”[14]《朱子语类》多次指出“易为卜筮作,不为义理作”,强调从周文王之彖辞、周公之爻辞,再到孔子的“十翼”皆是“当初之意”,都不违背《易》本有之理。但最初卦爻却仅为卜筮而作,并没有阐发义理,所以“今人不看卦爻而看《系辞》,是犹不看刑统而看刑统之序例也,安能晓!”[15]朱子举例说到,“乾之‘元、亨、利、贞’,本是谓筮得此卦则大亨而利于守正,而《彖辞》《文言》皆以为四德。某常疑如此等类,皆是别立说以发明一意。至如坤之‘利牝马之贞’,则发得不甚相似矣。”[16]“元、亨、利、贞”本是乾卦的占筮的卦辞,预示着十分亨通,坚守正道,但《彖辞》《文言》却都解释为四种德性,可见《周易》的《彖辞》《文言》等义理与卦爻有不连贯处,甚至矛盾。所以朱子认为,伏羲的自是伏羲易,文王的自是文王易,孔子的自是孔子易。又如“伏羲分卦,坤南乾北。文王卦又不同,故曰周易。”[17]朱子将经传分开,亦是否定了像王弼、二程等仅从义理解易的思路和模式,“须是将伏羲画底卦做一样看,文王卦做一样看,文王、周公说底彖、象做一样看,孔子说底做一样看,王辅嗣,伊川说底各做一样看得。”[18]学易者不应该拘泥于众家的义理之见,应先读本爻,从《易》本身出发,才能感悟到《易》的本质。

朱伯崑认为:“在欧阳修的影响下,朱熹重新研讨了经与传的关系。一方面区别了经和传,提出《易》本卜筮之书;另一方面,又探讨了《周易》作为卜筮典籍的理论思维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易只是个空底物事,对《周易》经传的研究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19]朱子虽然将经传相分,但却又指出,从伏羲、文王、周公到孔子,他们都是从占筮之用而阐发的义理,圣人从卜筮上发出许多道理,就是要让人进一步明了趋利避害背后的道理,所以他们的义理发挥都是以卜筮为基础的,义理是占卜的义理,不是离开占卜独自存在的义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