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子语类》中的易学观及西安周易研究

《朱子语类》中的易学观及西安周易研究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笔者看来,只要合理适当地分析和运用材料,《朱子语类》将会是研究朱子及其门人等思想的宝贵文献资料。[2]目前所保留下来的文献主要有《周易本义》《易学启蒙》和《朱子语类》、文集等资料,其中《朱子语类》从第六十五卷到第七十七卷记录了朱子及其弟子的易学观。虽然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朱子易学思想时,直接引用了《朱子语类》的相关文献,但直接针对《朱子语类》易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尚不多。

《朱子语类》中的易学观及西安周易研究

孔凡曦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宋代黎靖德将其分门别类编排成《朱子语类大全》140卷,收录了朱子及其弟子对儒家经典核心命题的思索以及对当时理学哲学命题探讨的言论。关于《朱子语类》的经学思想价值,学者们大体存有两种看法,[1]一是《朱子语类》不能代表朱熹的思想,因为《朱子语类》的形式类似于《论语》,片段化的对话形式导致其思想表达不成系统,而对话形式会致使朱子及其弟子所共同认同的观点,或有隐含,或有讹误,再加之刻录和流传中亦存在诸多弊病,由此,很多学者不认可《朱子语类》的经学研究价值,如清代大儒李光地、王懋竑持就类似的观点,李穆堂编辑的《朱子晚年全论》,将《语类》省略,仅仅只收录了文集内容。另一些学者则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在研究朱子经学思想中,《朱子语类》存在很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如李道传、李性传、魏了翁、贺瑞麟等都肯定了其研究意义。如陈来、张立文、刘述先等亦都强调《朱于语类》的文献价值。但是,目前关于《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的研究专著、文章还是较少,如杨燕的《〈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的学术专著,林志刚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的学术专著——〈《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绍介》、邓艾民先生的《朱熹与〈朱子语类〉》等等。《朱子语类》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完全盲目地否定其经学研究的独特价值也是不可取的。在笔者看来,只要合理适当地分析和运用材料,《朱子语类》将会是研究朱子及其门人等思想的宝贵文献资料。(www.xing528.com)

据《四库全书》记载,朱熹关于易学方面的重要著作大约有五本,“曰《易传》十一卷,曰《易本义》十二卷,曰《易学启蒙》三卷,曰《古易音讯》二卷,曰《蓍卦考误》一卷,皆有成帖。其朋友论难与及门之辩说则散见语录中”。[2]目前所保留下来的文献主要有《周易本义》《易学启蒙》和《朱子语类》、文集等资料,其中《朱子语类》从第六十五卷到第七十七卷记录了朱子及其弟子的易学观。虽然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朱子易学思想时,直接引用了《朱子语类》的相关文献,但直接针对《朱子语类》易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尚不多。朱伯崑的《易学哲学史》在《朱熹的易学哲学》一章中指出:“《语类》卷六十八到七十七,汇集了朱熹平日讲学时对《周易》经文的解说,此部分语录,可以说是对《周易本义》一书所作的补充和发挥……《语类》卷六十五到六十七关于《周易》纲领的解说,这些也是研究朱熹易学的重要资料。”[3]此外,还有如陈远宁的《中国古代易学发展第三个圆圈的终结:船山易学思想研究》、高怀民的《宋元明易学史》、王新春的《朱熹的〈周易〉观》、张克宾的《朱熹“〈易〉本是卜筮之书”疏论》以及其博士论文《朱熹易学思想研究》、李丽珠的硕士论文《卜筮视野下易学的重大转型——朱熹易学新探》、王风的《从〈朱子语类〉看〈周易本义〉成稿过程》等等,以上著作和文章在研究朱子的易学思想时,都直接引用了《朱子语类》中的观点和文献,但从《朱子语类》本身的经学价值出发,来探讨朱子的易学观的文章,却少之又少。鉴于以上不足,本文尝试直接从《朱子语类》相关的易学文献入手,去探索和发掘朱子的易学观。

宋代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对易学的研究,通过把握“‘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天和人与物的本性,弘扬‘性与天道’之说”[4]。虽然主旨大略相同,理学家们却也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易学观。周敦颐作《太极图说》借鉴了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张载《正蒙》提出了气本体论二程由道家的玄义转归儒门义理,以理释易;邵雍《皇极经世》注重先天象数学的推演等,宋明时期易学迎来了象数和易学发展的两个新高峰。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取众家之长,将象数和义理相统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易学体系,朱熹的易学观在《朱子语类》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