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学与史学的贯通: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以史解易

易学与史学的贯通: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以史解易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邦奇解释《易经》《易传》的特点之三,是在对《易经》《易传》经文解释的基础上,并紧密结合历史中的典型人物和案例,以史证易,以事明理,从而丰富了易学的内容,达到了易学和史学的相互贯通。由此可见,韩邦奇易学的另一特点,即以史解易,力求史学与易学的贯通。

易学与史学的贯通:西安周易研究第1辑以史解易

韩邦奇解释《易经》《易传》的特点之三,是在对《易经》《易传》经文解释的基础上,并紧密结合历史中的典型人物和案例,以史证易,以事明理,从而丰富了易学的内容,达到了易学和史学的相互贯通。此种方式贯穿于韩氏对《易经》经文解释的始终,体现了韩邦奇易学解释的重要特点。如释《乾卦·文言》“龙德而隐”,韩邦奇曰:

“龙德而隐,是有圣人之德而隐,若伊、吕之徒,圣人乐则行之。是他本欲见是之人今不见,是而‘无闷’,如巢、许之徒,彼自忘世矣,不必言无闷也。若林和靖、四皓,隐士耳,非‘龙德而隐’也。”

又如论坤卦“直、方、大,不习无不利”,韩邦奇曰:

“易道固当因时,也要论自家材器。坤之时,本不可为也,有‘直、方、大’之德,亦可为也。商山四皓,是‘六四’之材,只可隐处。若不自量而出,如郦生之徒,杀身必矣。萧何张良,有‘直、方、大’之用也。”再如解释屯卦,韩邦奇说“当屯之时,既有济屯之才,如何又不遽?进理势当如此也。彼秦、隋之乱,极矣。陈胜李密之徒,既无亨屯之才,又不知未可遽进之义,时未可而攸往,适足以杀身,为真主之驱除。汉髙祖、唐太宗,负济屯之才,知其未可攸往也,方且潜龙于芒砀、晋阳之间,待时而动,天下一矣。时乎!时乎!读易君子尚其玩之,此兴亡之几也。”

凡此种种,在韩邦奇对易经、易传的解释中数量颇多,特点鲜明。由此可见,韩邦奇易学的另一特点,即以史解易,力求史学与易学的贯通。(www.xing528.com)

由以上可见,韩邦奇易学的主要特点,主要在于以“变”为原则而求“通”。通过对易学的研究,韩邦奇以伏羲、文王、孔子的易学思想为源,以邵雍朱熹易学为宗,进而转向张载的易学,他创造性地采取了大量图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不但探求了易学经典自身体系内先天与后天、卦辞与卦象、易经与易传之间的贯通,而且将之延伸,力求易学与《尚书》中的五行九畴之学、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日以及历史中重要人物、事件之间的贯通,从而体现了其将易作为宇宙统一哲理的高度认知。就此而言,不可不谓韩邦奇是明代易学史上的博洽通家,他对易学中义理的阐发和象数的推演,都具有一定的创见和特点,在易学史上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注释】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01页。

[2]冯从吾:《苑洛韩先生(弟邦靖附)》,中华书局,198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