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邦奇对张载易学的辨析和认同

韩邦奇对张载易学的辨析和认同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邦奇对张载易学思想的认同和继承,主要体现在其在《正蒙拾遗》一著中对张载《正蒙·大易篇》之解释。由此可见,邦奇认为张载之《易》,不同于他人,故不得拘于平日见闻,而“当别着看一眼”。首先,辨明张子解易,与朱子不同。且朱子易说为当时所盛行,科举所必取,故邦奇解说张载易说,多与朱子《周易本义》对观。张子解《易》,正如夫子之《彖传》《文言》,各为一义。以上皆韩邦奇辨析张载易学与朱子、孔子不同之例。

韩邦奇对张载易学的辨析和认同

韩邦奇对张载易学思想的认同和继承,主要体现在其在《正蒙拾遗》一著中对张载《正蒙·大易篇》之解释。在《正蒙拾遗》中,韩邦奇认为,“宋儒于《中庸》解人道则是”,“于《中庸》解天道,以四时日月错行代明为天道亦是”;然其“于《易大传》解天道乃谓:‘阴阳迭运者,气;其理则谓之道’则非”,“而独于解《易》则非者,盖于‘形而上谓之道’一句,未分晓耳”。(《正蒙拾遗·太和篇》)。反过来,他又高度认同张载,评价张载说:“自孔子而下,知‘道’者,惟横渠一人”,“横渠灼见道体之妙”(《正蒙拾遗·太和篇》)。他认为张载而外之其他“宋儒”基于《中庸》解释人道、天道是正确的,然其从《易》解天道则误矣。对于张载易学,韩邦奇则极为认同:他说“看张子之易,当别着看一眼。若拘于平日之见闻,安能得其意!”(《正蒙拾遗·大易篇》)由此可见,邦奇认为张载之《易》,不同于他人,故不得拘于平日见闻,而“当别着看一眼”。然张载之《易》,与他人不同者何在?对此韩邦奇主要从张载与朱子和孔子易学的差异上做了考察。

首先,辨明张子解易,与朱子不同。邦奇早年易学,多出于朱子。其所本者,朱子之《启蒙意见》《周易本义》也。且朱子易说为当时所盛行,科举所必取,故邦奇解说张载易说,多与朱子《周易本义》对观。如张载曰:“成性则跻圣而位天德,乾九二正位于内卦之中,有君德矣,而非上治也。九五言上治者,言乎天之德,圣人之性,故舍曰‘君’而谓之‘天’,见大人德与位之,皆造也。”(《正蒙·大易篇》),韩邦奇释之曰:

九二虽未得位,君德已备。如孟子所谓“大人之事备矣”。九五则居上临下矣,与《本义》不同。不曰“君德”而曰“天德”,见居是位者而又有君民之德也。“位天德”一句,横渠之意亦与《本义》不同,而横渠为密。

又如,张载曰:“大而得易简之理,当成位乎天地之中,时舍而不受命,乾九二有焉。及夫化而圣矣,造而位天德矣,则富贵不足以言之。”(《正蒙·大易篇》),韩邦奇释之曰:

横渠之意,言二之德与位皆未至。德则大而已,位则时舍也。五之德与位皆至,德则圣矣,位则天位矣。“富贵不足以言之”,又发明夫子位天德之意。“天德”即“天位”,但圣人不以位为乐,故曰“天德”。此节论二五与《本义》不同,然《本义》为“当大”字,从“可大”来。

再如,张载曰:“‘变化进退之象’云者,进退之动也微,必验之于变化之著,故察进退之理为难,察变化之象为易。”韩邦奇释之曰:

此与《本义》不同。《本义》变化在蓍上说,进退在造化上说。张子则皆在造化上说。云造化消长之几,泛而论之实难于言,即其变化之象而言,则节序之一寒一暑,动物之一死一生,植物之一开一落,而进退之妙,呈象于变化之中矣。《本义》言揲蓍求卦,老阴变为阳,是柔变而趋于刚,老阳化为阴,是刚变而趋于柔。柔变而刚,是十月阴极而阳生也;刚化为柔,是五月阳极而阴生也。(www.xing528.com)

其次,辨明张子解易,与孔子角度不同。古人之解易,多取孔子之《彖传》《文言》等以为例,然后人之解释,未必与之相合也。张载解易,多有自得,故邦奇不得不为之立辩,而阐其立意角度之别也。如对张载《正蒙·大易篇》所言:“六爻拟议,各正性命,故乾德旁通,不失太和而利且贞也。”一句,韩邦奇释之曰:

《彖传》以造化言,又一意也。张子以六爻言。六爻各随分而尽,初之勿用,虽未用,理亦当。六则亢,然本龙德,非为恶者,乃为善而不能逊出。君子而圭角太露者,故止得悔而已。虽曰未善,然当乾之时,大治之时也,故得元亨,而利且贞可见。凡事虽善,而当出之逊。若行,行自得径直而行,事虽善而有悔。若非乾之时,则海岭刑诛所不免矣。岂止悔而已乎!

又如张载“至健而易,至顺而简,故其险不可阶而升、勉而至。仲尼犹天,‘九五:飞龙在天’,其致一也”,韩邦奇释之曰:

他险皆可阶而升,天之至险至阻,不可阶而升,必如龙之飞而后能升。仲尼至健而易,至简而顺,德备乾坤,大而化之,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其龙乎!子贡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张子解《易》,正如夫子之《彖传》《文言》,各为一义。

以上皆韩邦奇辨析张载易学与朱子、孔子不同之例。由上可以看出,韩邦奇对张载易学的遮护和回旋。因为孔子是儒家圣人,朱子又为当时所尊,韩邦奇自然不敢直接批评孔、朱对《易经》的解释为误,而只能提出张载易学与孔子、朱子在解释的角度上各有不同,然就此也可看出韩邦奇对张载易学的接受和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