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研究命理学,一方面要传承这些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也应不断学习、吸收现当代的科学文化成果,发展和丰富命理学,为人民群众掌握自己的命运服务。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命理研究和科学文化结合的问题。自己慎于言,行得正,站得直,言行活动经得住任何风吹雨打,经受得住他人的质询、历史的考验,这叫正命、立命。不说没有什么根据的话,不说不能见光明的话。
命理研究和道德修养结合的问题。还要本着良知,有一颗爱心。凡有命运困惑的人,总是遭遇生活困难或精神困惑而不能自拔的人。别人陷于困境,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利用其困境,大赚其钱,如那些不良医生,还是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知天命,理解命运,并从人生困境中走出来?两种选择,体现了两种人,体现了两种人不同的道德修养。我们应提倡后一种。因为他们自己有良心,不忍心见他人困难而挣昧心钱,不忍心挣了人家的钱而置其人生困难于不顾。
命理研究和民族国家命运相连的问题。命理研究往往是对某一个人的命理进行研究。但我们知道,谁是一个人从生到死个人独自生活的呢?根本没有这样的人。我们研究一个人的命理,不去研究他们的修养水平、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社会关系、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只凭借古人提供的命理公式,怎么能准确预测每个人呢?这就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我们研究者要有科学文化素养;二是不能局限在一个人论其命理,必须结合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复杂的人际交往来进行认识,下判断,尤其要结合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命运来进行认识、判断。举个例子,近代以来国家落后挨打,个人再有能力,命再好,命理研究再好,依然会受到国家落后命运的牵连。这说明,个人的命理如何,到近代社会化大生产以后,更加离不开对民族国家命运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研究命理,还要提倡研究祖国的命理,以便我们掌握祖国命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注释】
[1]战国时成书的《易传》,作为解释《易经》的著作,其“气”的宇宙论与《易经》本文中的宇宙论不应有根本对立,只应是对《易经》宇宙论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学界公认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宇宙论——20世纪易学研究成果(以顾颉刚为代表)认为,今天能够见到的《周易》一书,特别是其中的卦、爻辞,从其所记载的“故事”(2件商朝的事情,3件商末周初的事情)看,当产生于西周初年。这很有说服力,影响也很大。李学勤肯定,顾颉刚的研究“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的(时间)范围,是极有贡献的”。(见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长春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现在,学术界大多承认《周易》一书当形成于殷周之际——很可能就是最原始的“气”宇宙论,也是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气”宇宙论思想。
[2]东汉郑玄在《易赞》中说:“易一名而有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3]《易传·系辞上》。
[4]作者按:可以同情地理解这种感知方法,潜在地包含了逻辑推理或证明过程在内,只是被凝缩为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直观而已。
[5]《易传·序卦传》。
[6]《易传·系辞上》。
[7]《易传·系辞下》。
[8]《易传·说卦传》。
[9]作者按:如公孙龙认为,“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公孙龙子·坚白论》),断定“指”与“指”互相独立,各自成为称谓或表达世界中最实在者。这种“指”论很有原子论色彩。
[10]作者按: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真正奠定于宋明理学。从儒、释、道三教关系看,这是正确的。但如果更仔细地看,考虑到先秦思想的成就和特点,此说也需要细化。比如《易传》的世界有机生成模式,就是中国古人思维方式的典型。考虑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历史时,肯定不能将《易传》排除在外。
[11]《老子》第三十八章。
[12]《易传·系辞上》。
[13]《易传·系辞上》。(www.xing528.com)
[14]《论语·述而》。
[15]《论语·为政》。
[16]《周易·贲卦·彖辞》。
[18]《易传·系辞上》。
[19]《易传·系辞下》。
[20]《易传·系辞上》。
[21]《周易·乾卦·象传》。
[22]《易传·系辞上》。
[23]《易传·系辞下》。
[24]《易传·系辞下》。
[25]《周易·乾卦·彖传》。
[26]《道家文化研究》第12辑,三联书店,1998年版。
[27]周立升:《易、老相通论》,载《道家文化研究》第12辑,三联书店,1998年版。
[28]王夫之:《老子衍》,《船山全书》第十三册,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5页。
[29]王夫之:《老子衍》,《船山全书》第十三册,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34页。
[30]王夫之:《姜斋文集》,《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8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