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多能进行正常的交往,但也有部分同学在交往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和问题,常见的有害差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这些心理障碍如果能更好地调适和解决,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消除害羞心理
社交中最一般的障碍是“害羞”,它是一种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受抑制,避免与他人接触的倾向。在古代,曾用“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害羞作为女性妩媚的一种表现。而在现代社会,害羞已作为世界性的心理问题受到关注。美国心理学家调查了八个国家和地区害羞学生百分比,结果为:美国害羞学生百分比是49%,以色列是31%,墨西哥是39%,德国是43%,印度是47%,中国台湾地区是59%,日本是57%。害羞往往会引起消极后果:它让人情感紧锁,不愿意与人交往,对社会环境不适应。它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因为害羞者看上去总是对别人不感兴趣、不友善、别人很难了解他的实际能力。它还容易使害羞者形成许多负性情绪,如沮丧、焦虑、忧郁、孤独、自卑等。但害羞的人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他们给自己贴的标签就是害羞的,这等于为自己留了一条往害羞方向反应的路。越是自认为害羞的人,就越会在社交场合表现敏感。害羞犹如一个自我编织的壳,它把自我紧紧地裹在深处。要想克服交往中的害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自信心
交往中害羞的人往往比较缺乏信心,认为别人会因自己某方面的缺点和不足而看不起自己,因而不敢与人交往。人无完人,人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与人交往时,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老是考虑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要相信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差而别人也不是十全十美,自己是一个同别人一样有思想、有性格、有自尊的独立,完整的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强于他人。
2.摆脱过分的自我关注
害羞者往往过度关注自身的言行,特别在意别人的消极评价,生怕自己讲不好话,办不妥事,担心让别人看到弱点和不足,结果加重原有的紧张程度,甚至出现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的现象。与人交往时,一定要从过度的自我防护心理中解放出来,不要刻意关注自己的表现,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要开放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妨把自己“豁出去”,把注意力从内在转移到外在,这样就可以使自我关注度逐渐减弱,让自己的交往活动更加顺畅。
3.鼓励自己勇于实践
世界上没有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消除社交羞怯心理,就要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迈出第一步,鼓励自己勇于实践。你可以尝试主动向陌生人打招呼,或找陌生人办事,结交新朋友……这种尝试有可能不如意,也可能失败。如果不成功,就看成是一次试验,鼓励自己再做进一步尝试。慢慢地就会掌握怎样开始第一次谈话,怎样使谈话不断进行下去,怎样使谈话圆满结束的交往技巧。
4.进行当众讲话训练
卡耐基说: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情景来训练强化自己,克服害羞。比如在课堂上积极争取发言机会、当众说话,在一次次的锻炼中,胆量和自信心都会增强,当适应了这种公众场合后就不会脸红、害羞了。
当然,害羞的人往往也缺少社交技能,难以解决社交中的技术问题。因此,在把那种防卫式的交往态度转变为接纳而进取的态度后,也要进行适当的社交技能学习,比如,练习微笑,眼神接触,舒适地站和坐的姿势等。
(二)摆脱自卑心理
自卑是指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轻视自己的心理感受。造成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因身材相貌、能力水平、家庭环境不好,对自己做出不够客观公正的评价,自视甚低,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以忧郁、悲观、孤僻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卑感严重的人,容易使自己孤立、离群。自卑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弥散性,这种心理常常使人感到自惭形秽,处处不如人,因而在交往时过于拘谨,缺乏自信,畏首畏尾。在社交场合,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如果受到耻笑和侮辱,更是消极回避,忍气吞声。自卑是心理暂时失衡的一种心理状态。任其发展,会造成心理失调,最终形成心理疾病,影响学习信心,阻碍人际交往。自卑的人主要是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缺乏自信心,因此,要想摆脱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自己(www.xing528.com)
要全面、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过人之处。在遇到社交场合时,经常提醒自己做到六不:不要过分的谦虚;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不许说自己不行;不拿他人的标准看自己;不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不怕一时的失败。
2.学会自我激励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可通过制定适宜的目标,以由低到高的成功来激励自己。要积极寻找和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少想自己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有了进步及时给自己鼓励,充分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这样就有可能由悲观转为乐观,被动交往变为主动交往。另外,还要学会正确地归因,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不要事先过多预想失败结果。
3.积极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自卑的同学总是很容易接受一些消极的暗示,总是感到自己不如人,更害怕在公开场合让别人看到自己不如人。要想摆脱自卑心理,首先要彻底摆脱消极心理暗示,以积极的暗示鼓励和肯定自己。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往往不是由于他们有超人的智能才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是由于坚信自己能行,不断地以此来激励自己。因此,我们不要用否定性的而是用肯定性的语言来暗示自己,比如“我能行”“我是最好的”,“我一定能和大家友好相处”。久而久之,自信心就会增强,自卑心理就会消失殆尽。
(三)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比自己强时而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怨恨、愤怒等组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嫉妒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一个人不会对所有的人嫉妒,只容易对与自己经常在一起,年龄、性别、学历、地位等条件相似,但成绩或表现比自己突出的同学、同事、伙伴产生嫉妒。嫉妒具有排他性,它是对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地位及既得利益的一种不友好的、敌视与憎恨的不健康情绪。嫉妒心强的人,不是从自己的拥有中寻找快乐和安慰,而是从他人的拥有中感受失落和痛苦,对别人的才干和成绩不服气,心生怨气,有时借机报复,进行贬低、中伤和诽谤。因而,嫉妒是损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卑劣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调适和疏导,会强烈破坏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健康成长。嫉妒心理作为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是难以避免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能够克服的。
1.他人长处可能是你的短处
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所在,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对于某些事情,既要不服输,又要认输,因为不服输,不甘落后是进取心的表现,是好现象,但万事都想超过别人也是不可能的。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短处去比他人的长处,他人的成功很有可能就是他人在那方面比自己强,要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他人的现实,每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当不能忍受他人的成功时,则可以通过写日记、向他人求助等方式来化解嫉妒对自己产生的威胁。
2.他人短处可能是你的长处
我们除了有比不上别人的短处,自然也有别人比不过的长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盯着别人有的看,而忽略了自己有什么,经常会看不见自己的优势长处,而长别人士气灭了自己的威风。要不自卑了,要不就嫉妒了。其实真的没必要,我们也是有长处的,努力的挖掘自己的优势长处有时候比补短更重要!
嫉妒心强的人往往用自己的不足同别人的优点进行错位比较,扭曲地看待别人的才能、荣誉或地位,从而产生嫉妒,甚至心怀怨恨。如果能寻找和发现自身优势,正视自己的差距增强自信,嫉妒心理也会随之减弱。正如培根所说:嫉妒是一个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它的只能是闲人,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3.胸怀大度
一般情况下,心胸狭隘的人“小心眼”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俗话说“心底无私大地宽”,消除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是去除私心杂念,开阔胸襟,改变器量过小的性格特点,从实际出发欣赏对方,从别人身上学习可借鉴之处,也要经常提醒自己,要想自己在一切方面都胜过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别人超过自己也是正常的。在遭到别人嫉妒时,也千万不要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被人嫉妒说明自己有过人之处,要把它作为一种推动力,进一步激发自己的潜能,追求新的成功。同时,通过“换位思考”去体验族妒者的苦衷,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