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指出:青年期是开始“自我发现”的新时期,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自己承认的自我意识。例如,我是个成人吗?我的行为符合成人要求吗?
(2)关于自己美丽的自我意识。例如,我漂亮吗?
(3)关于自己能力、性格的自我意识。例如,我聪明吗?我温柔吗?
(4)关于性的自我意识。例如,会有人喜欢我吗?怎样才能招异性喜欢呢?
(5)关于社会归属与社会地位的自我意识。例如,我被重视吗?我的名气大吗?
(6)关于对人生价值的自我意识。例如,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大学生相较于中学生而言,更为强烈的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发展,比较看重一些外在的东西,例如,身体、容貌、仪表等,更加注重内在的素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敏感性
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心世界的许多方面都比较敏感,尤其是与他们相关的事物,很容易迅速引起情感情绪上的反应,对凡是涉及我的及与我相关的事物或事情都很敏感。大学生开始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威信,对他人的言行和态度十分敏感,对涉及自己的名誉、地位、前途、理想及异性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强烈的自我情绪体验。
2.丰富性(www.xing528.com)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既丰富又复杂的,大学多彩的学习生活为他们发展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自我认识的发展,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长而产生成人感;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而产生义务感,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品德状况,而产生自豪或自卑等体验。
3.波动性
大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增加,阅历增多,感性与理性趋于成熟,因此,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逐渐客观而且全面。但有时也会出现高估或低估自我的倾向。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两极性:一是“高估自我”,有着很强的优越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行为表现上缺乏理智,妄自夸大,幻想高于现实,当现实条件不如意时,就埋怨客观环境不佳。二是“低估自我”。由于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产生了自卑心理,因而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倾向于自我否定。
4.内隐性
内隐性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大学生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逐渐失去了儿童期的外露、直爽、天真、单纯。大学阶段,学生有了自己的秘密,希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轻易向他人敞开,十分注重自己的面子,会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5.不稳定性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还表现出对自己无法进行确认,弄不清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学生说:“我相信自己最了解自己,但实际上我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我有时觉得自己是这样的,有时又觉得自己并非这样,常常自己推翻给自己下的结论。”这说明他的自我体验并未趋于成熟。一般到了大三、大四,大学生才形成比较稳定的自我体验。
6.自觉性
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意愿,大部分同学都能奋发向上、自觉成才,并且根据自我设计目标自觉调节行为,力图摆脱自身的束缚,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或愿望。同时,他们也能够自觉主动地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节自己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