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特点及心理任务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精力和健康每况愈下,他们丧失了体力和健康,失去了工作,减少了收入,随着时间的流逝,还丧失了配偶、亲戚和朋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超脱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埃里克森认为,前面七个阶段都能够顺利度过的人,是有幸福生活和有所贡献的人,他们有完美感和充实感,而不怕死亡。这种人在这一段回首往事时,自我是统合的,怀着充实的感情准备告别人间。而回首以往的失败人生者则体验到失望感。由于他们生活中的某一或某些主要目标尚未达到,因而不愿匆匆离开人间,没有面向死亡的准备。
在埃里克森看来,人生八个阶段以循环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在第八个阶段中,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下一代婴儿期的信任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统合胜过了失望,他就有了智慧的品质。所谓智慧也就是“以超脱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反之,则导致无意义感和失望。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人在老年时身体疾病增加,但心理健康却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更好。其幸福感量表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显著提高,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下降。
(二)老年人心理特征
1.小心谨慎
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www.xing528.com)
2.老年人固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形,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求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付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求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3.老年人爱唠叨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里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的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除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藉,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三)阿尔茨海默病(AD)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老年痴呆,多发于中年或老年早期,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阿尔茨海默是最先描述这一病症的人。以缓慢进展的痴呆为主要表现,在患病初期会出现记忆丧失,认识能力退化,然后逐渐地变呆变傻,甚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临床痴呆病例多数可归因于本病。AD患者大多因感染、营养不良、肺炎或心力衰竭死亡,病程一般在1~25年之间(平均8年)。目前无治疗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