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叙事疗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技术

叙事疗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技术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叙事疗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源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视而不见。

叙事疗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技术

(一)概念与特点

叙事疗法摆脱了以往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有重新地统整与反思。叙事疗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二)理念

(1)问题才是问题,人本身不是问题。

(2)问题来自个体主控叙事之间的冲突。

(3)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是合作治疗的关系。

(三)主要方法

叙事心理治疗涉及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这里列举主要的几种:

1.编排和诠释

叙事心理治疗主要是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为主轴,再透过咨询师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心理学家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我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简单地说,好的故事可以产生洞察力,或者使那些本来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与生命力得以彰显出来,让自我强烈地意识到。面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平庸或是烦闷,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编排”,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这样或许可以改变盲目与抑郁的心境。

叙事心理治疗的故事所引发的不是封闭的结论,而是开放的感想。有时在故事中还需要加入“重要他人”的角色,从中寻找新的意义与方向,让当事人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命过程。

例如,有一个寻求帮助的当事人,他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而感到挫折、沮丧、自卑,当他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时,觉得一无是处,但咨询师要求他回忆过去生命中哪个人对他“还不错”,原本脑中空白的当事人,勉强回忆起一个小学老师的名字。治疗师鼓励他打电话给老师,结果却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这名教师虽然已经忘了他的姓名和长相,但还是向他连连道谢,并且表示,因为当事人的电话,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对教学工作已经深感疲惫的他,因此又重新获得了动力。

通电话的结果是:当事人不仅帮助了老师,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原来也是这么重要。

2.问题外化

叙事治疗的另一个特点是“外化”,也就是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如果问题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很困难,改变者与被改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例如,有位老师反映,“对于一个成绩一直落后的学生,想尽办法鼓励,都没能让他有成就感,如何是好?采用进步奖励的方式,但是每次考试的难易标准不一,看不出进步;如果采用百分等级或排名,这些学生永远都在后面,该怎么办?”把成绩不好等同于学生,是把问题内化。怎样才能把问题外化?有的老师把问题与人拉开距离,采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找出学生成绩以外的优势,在优势上予以鼓励。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建立起来,成绩也就有可能慢慢提升到合理的位置。这就是把问题外化的思维方式。

3.由薄到厚

叙事心理治疗的策略,有点像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在黑色的区域里隐藏着一个白点,这个白点不仔细看还看不到,其实白点和黑面是共生的。如果在人的内心,当白点由点被扩大到一个面的程度,整个情形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找到白点之后,如何让白点扩大呢?叙事心理辅导采用的是“由单薄到丰厚”的策略。

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源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视而不见。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www.xing528.com)

4.应用

运用叙事疗法可以协助学生客观看待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自己生活中不受问题控制的力量,再根据例外事件,重塑自己的故事,从而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心理困惑。

小丽,女,20岁,专科,大一学生,性格开朗。与父母关系良好,但父亲酗酒,酒后会跟母亲吵架,父母关系因此受到影响。高考结束后认识了一个男孩,两人很聊得来,一个月后建立了恋爱关系,并告知了双方父母。男孩是中专毕业,在工地上干活,已经工作了三四年,家里开始催促结婚的事情,而小丽还有三年才大学毕业。之后因为这个问题,产生过几次争吵,后来经过考虑,小丽同意先结婚,再继续上学。可后来还是没能够维持这段关系,最终男孩提出分手。失恋导致小丽无法安心学习,经常以泪洗面,认为自己很差劲,很没用。

咨询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了解问题:叙说事情。

接纳,引导其充分诉说故事,“虽然文化程度有差距,但是我们相处的过程一直很和谐”“我把他当作结婚对象相处的,可付出了那么多,最终他还是抛弃了我,我很没用,什么都做不好,觉得现在的生活没有意思”。

第二阶段,问题解决:问题外化。

把贴在“人”身上的标签撕掉,问题和人是相互独立的。把问题对象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力量。

为问题命名。向学生求证主题,强化人与问题的独立。即明确“主线故事”聚焦之处,让学生对问题有掌控。通过分析,小丽将问题命名为“无助的小孩儿”。失恋催生了这个无助的孩子,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将去向何方。这个无助的小孩儿,经常干扰小丽的学习,落下了很多课程,还要面临考试,课余时间也让小丽无法料理好生活中的琐事,衣服攒了一堆还没洗,深夜无法入睡。

跳出问题看故事。提醒小丽更全面的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本身的途径,并减轻负性情绪。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拯救这个“无助的小孩儿”,让她不再无助,也不再打扰小丽的正常生活。

寻找例外。发现故事中被忽视的内容,即寻找不符合问题故事的例外事件,帮助其认识到一些不被自己注意的积极事件。如小丽意识到“我在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上还是能够全身心投入的”“虽然我不像以前那样,每次换下来的衣服立即去洗,但我还是定时的换衣服,保持外貌的整洁”随着例外的逐渐增加,自信心有所提高,也为重构故事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效果提升:重构主线故事。

例外事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让其产生新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意义,小丽能够正常进行的事件越来越多,受干扰的事情自然而然就变少了。之前由于自己对这份感情的珍视,不愿意面对两人交往中不和谐的因素,而选择回避这些信息。通过自己的反思以及与朋友的沟通,也让其正视和男友之间一直存在的问题。内心原谅男友所做的决定和对其造成的伤害,坦然面对分手的事实。

第四阶段,结束治疗:仪式性强化。

强化小丽的自我认同,并鼓励其与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通过重要他人的见证,强化她的改变和成长。采用告别仪式,与过去的恋人告别,接纳自己的过往感情经历,并认真地渡过失恋阶段,开始迎接新的生活。

咨询结果:

小丽自述,“现在心情平静了很多,只是偶尔会想到这件事情,生活和学习状态也逐渐恢复正常,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弥补这段时间荒废掉的时光。还好我的大学生涯刚刚过去三分之一,我醒悟的还不算晚。我身边的朋友都看到我这段时间的成长,并为我能够走出失恋的阴霾而感到高兴。这一段经历,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家人和朋友的重要性,我会更加珍惜那些爱我的人。我相信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我会变得更加优秀,也会拥有属于我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