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红鲫中苯酚富集的研究成果

实验红鲫中苯酚富集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将报告苯酚在实验红鲫C1HD系体内富集过程及结果。

实验红鲫中苯酚富集的研究成果

苯酚作为产品或中间产物在中国大量使用,使其成为地表水中的第一大类水体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风险。苯酚属细胞原浆型毒物,低质量浓度下可使蛋白质变性,高质量浓度时使蛋白质凝固,为神经性毒剂。水体环境中的苯酚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危害严重,不仅可造成鱼虾发生急性中毒死亡,而且易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富集的苯酚随食物链迁移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下面将报告苯酚在实验红鲫C1HD系体内富集过程及结果。

1.试验目的

为了寻找检测水环境毒物毒性水平的新方法,探讨实验红鲫作为模式动物用于水环境污染物检测和化学品毒性试验的可行性,观察苯酚在实验红鲫C1HD系体内的富集和解富集过程。

2.方法

(1)96h LC50测定:苯酚对实验红鲫96h LC50的求出参考本章本节试验一。

(2)试验浓度分组:根据96h LC50设置LC50/10、LC50/100两个苯酚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各浓度组设置两个平行样。

(3)苯酚的提取及浓度测定:解剖红鲫摘取内脏,无酚水清洗去除杂质,滤纸擦干后称重,匀浆器混合研磨内脏组织(肠、心脏、肝、胰脏等)至匀浆状态,无酚水定容至100mL。水中苯酚提取及测定参考国标GB7490—87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采用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4)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组之间用t检验。

2.结果

(1)直线内插法求得96h LC50为34.48mg/L。

(2)苯酚在红鲫体内的富集动态变化见表4-14。96h LC50/100和96h LC50/10两个浓度组,32天时内脏组织富集稳定态苯酚含量分别为0.8±0.05mg/g、1.42±0.09mg/g;吸收速率常数K1分别为0.03mg/g˙d、0.04mg/g˙d,受试物浓度越高,富集稳定态苯酚含量越高。

(3)苯酚的解富集动态变化见表4-15。

表4-14 苯酚在红鲫内脏组织的富集阶段含量)(www.xing528.com)

注:与1/10 96h LC50浓度组比较,*:P<0.01
BCEs:稳定态生物富集系数;HL1:富集至稳定态受试物含量50%所用时间;K1:吸收速率常数
BCEs:steaty state bioconcentration factor;HL1:Half Life;K1:uptake rate constant

表4-15 苯酚在红鲫内脏组织的解富集过程

注:与1/10 96h LC50浓度组比较,*:P<0.01
Q:残留量;f:解富集率;HL2生物半衰期;K2:清除速率常数
Q:residual quantity;f:depuration frequency;HL2:Biological Half Life;K2:depuration rate constant

解富集残留率分别为23.13%、13.57%,释放率分别为76.87%,86.43%;解富集生物半衰期分别为:10.72d,10.14d;清除速率常数K2分别为0.03mg/g˙d,0.06mg/g˙d。

4.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酚类物质对于鱼类急性毒性作用及分子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但较少有酚类物质在鱼类体内富集的试验研究报道。1977年湖北长江水产研究所做过酚在鱼体内积聚及消除的研究及2001年魏爱泓等研究过鲤对酚的积累、分配和释放。后者设置0.005mg/L、0.025mg/L、0.05mg/L 3个浓度组,分别对应的在肌肉组织内的富集浓度为0.3982±0.063mg/kg、0.7531±0.081mg/kg、1.0921±0.39mg/kg,与本试验结果相差较大,主要在于不同的处理浓度。这也说明在鱼体内的最终富集含量与鱼生存的水环境中苯酚的浓度直接相关,水环境中苯酚含量越高,最终富集稳定态苯酚含量越高。根据魏爱泓的研究,在解富集的过程,生物半衰期随着水环境苯酚浓度的增加逐渐延长,分别为5.52d、8.03d、13.90d,比较本试验的高浓度组为10.14d和低浓度组为10.72d,也相差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鱼体内不同组织解富集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且与富集含量相关性较高。一方面,内脏组织的解富集在本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生物半衰期相差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内脏组织代谢较旺盛且与水环境更加贴近从而更利于富集化学品的清除,至于在更宽的浓度范围是否生物半衰期有所改变,还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另一方面,内脏组织生物半衰期比肌肉组织长,分析可能是在较高富集含量时,鱼自身防御能力提高新陈代谢,致使清除苯酚能力提高,降低了生物半衰期,即在一定范围内生物半衰期随苯酚富集含量的提高会有所降低。

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浓度苯酚在红鲫C1HD系体内的富集、解富集的规律,得出苯酚在鱼体内的动态富集稳定态含量、富集系数、解富集残留量、释放率及生物半衰期等参数,为渔业水质监测及水产品质量保证提供了参考数据。

5.结论

(1)苯酚在实验红鲫C1HD系体内的富集随染毒时间延长体内含量逐渐增高,高浓度苯酚染毒比低浓度提前到达富集稳定态;鱼体内富集的苯酚随解富集的时间延长,含量逐渐降低。

(2)红鲫C1HD系用于环境毒理学研究,一方面,其体形比实验斑马鱼大而更有利于富集含量较低、污染物浓度较低化学品的检测;另一方面,其生长生存能力较强,更利于毒性较强化学品或污染程度较高水域的毒性研究。这些独特的优势表明实验红鲫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毒理学实验动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