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红鲫标准化:主要技术参数与应用研究

实验红鲫标准化:主要技术参数与应用研究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年龄的实验红鲫C1HD系平均体长约113mm,平均体重约34g。因此,本标准规定,将实验红鲫C1HD系设立为基础群和生产群,以基础群保种。生产群的实验红鲫C1HD系以人工授精方法进行随机交配繁殖,且繁殖代数不得超过3代。②遗传质量检测本标准规定,对每一世代的每一繁殖批次的实验红鲫C1HD系进行一次遗传质量检测。对被检个体的体色、可数性状、生化遗传标记或DNA标记等项目的检测结果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则判定为合格。

实验红鲫标准化:主要技术参数与应用研究

本标准的内容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主要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养殖环境遗传学质量检测及附录A、B、C等。

按照遗传学原理,并参考哺乳类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标准和养殖鱼类种质系列标准,本标准在实验红鲫标准化研究和验证性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纳了生物学特性、细胞遗传学、同工酶、血液生化、DNA分子标记等方面的技术参数。

1.分类形态学特性

体色全红,身体侧扁,全鳞,口端位,无须,单尾。3月龄以下的个体体色为青灰色,3月龄以上的个体体色逐渐转为红色。背鳍鳍式为D.Ⅰ~Ⅱ-16~19;臀鳍鳍式为A.Ⅰ-5~7;胸鳍鳍式为P.Ⅰ-14~17;腹鳍鳍式为V.Ⅰ-7~8;侧线鳞鳞式为

2.生长与繁殖特性

在普通环境条件下饲养,1年龄的实验红鲫C1HD系平均体长约66mm,平均体重约12g。2年龄的实验红鲫C1HD系平均体长约113mm,平均体重约34g。1年龄即达性成熟,属于一年多次产卵类型,性成熟的雌性红鲫在生殖季节里卵巢系数达16%~21%。

3.染色体数目与核型

体细胞染色体数2n=100。核型: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组)1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15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组)12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组)12对,染色体臂数(NE)为152。

4.遗传标记

(1)体色标记

红体色为实验红鲫C1HD系体色基因纯合时的形态学标记。

(2)生化遗传标记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图谱具有SP-A1、SP-B7和SPB8特征带,此为实验红鲫C1HD系的血清蛋白标记。

红细胞酯酶同工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SOD)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EST-1、EST-3酶带和SOD-3、SOD-8酶带分别为实验红鲫C1HD系特有的酯酶同工酶标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标记。(www.xing528.com)

(3)DNA分子标记

序列为“GACTAAGCCC”的随机引物的PCR扩增产物中,长度为2100bp的DNA电泳条带,为实验红鲫C1HD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标记(RAPD)。序列为“3'ATTGTGAAGCATCGGTAATGC和5'TACTTGATTTGCTATTGGAC”引物的PCR扩增产物中,长度为67bp的DNA电泳条带,为实验红鲫C1HD系的微卫星标记(SSR)。

4.遗传质量控制方法

按照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要求,本标准从保种繁殖和种群遗传质量两方面规定了实验红鲫C1HD系的遗传质量控制方法。

(1)种子保存方法

根据遗传学原理,应选择科学的保种繁殖方法来保持实验红鲫C1HD系的同基因性及其基因纯合性。因此,本标准规定,将实验红鲫C1HD系设立为基础群和生产群,以基础群保种。从基础群中挑选健壮的2年龄雌性实验红鲫C1HD系,采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进行繁殖生产,其子代用于构建实验红鲫C1HD系下一代的基础群,如此传代。

(2)繁殖生产

在普通环境条件下饲养,1年龄的实验红鲫C1HD系平均体长约66mm,平均体重约12g。2年龄的实验红鲫C1HD系平均体长约113mm,平均体重约34g。1年龄即达性成熟,属于一年多次产卵类型,性成熟的雌性红鲫在生殖季节里卵巢系数达16%~21%。本标准规定,生产群用于繁殖生产。生产群的实验红鲫C1HD系以人工授精方法进行随机交配繁殖,且繁殖代数不得超过3代。被驯化的实验红鲫,在庭院小型鱼池中可自然产卵,并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繁殖。水族箱中饲养的实验红鲫则辅以注射外源激素(如鱼用促性腺激素LRH-A2)催产,然后进行人工授精。

(3)遗传质量监测

①保种繁殖的监控

本标准规定,每一世代均采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进行保种繁殖。繁殖生产过程中设置繁殖记录(卡)、繁殖系谱和繁殖生产台账,并有完整的记录。

②遗传质量检测

本标准规定,对每一世代的每一繁殖批次的实验红鲫C1HD系进行一次遗传质量检测。首先对实验红鲫C1HD系体色进行检测。如果体色是灰色或不全部是红色,则判定为不合格。对体色全部为红色的个体,再进行可数性状检测。当体色检测结果和可数性状检测结果均符合本标准时,可初步判定为合格。可数性状检测结果可疑或有必要时,再进行生化遗传标记或DNA标记的检测,必要时进行染色体核型的检测。对被检个体的体色、可数性状、生化遗传标记或DNA标记等项目的检测结果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则判定为合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