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感冲动:道德感的真实意涵和不稳固性

情感冲动:道德感的真实意涵和不稳固性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我们说某件事情是道德的,也不过是为某些情感冲动或者喜爱找到了一些看似合理的外衣。这样看来,试图强调道德感的研究愿望可能走向其反面:我们说的道德不过是源自大脑中的情感冲动而已,是一种无法确定其真实意涵的生物性分泌物而已,道德既不神圣也不稳固。最终,平克批评了道德感,认为其像其他感观一样,在错觉面前不堪一击。平克认为其是存在在抽象领域中的道德理性[5]。

情感冲动:道德感的真实意涵和不稳固性

这些研究说明什么呢?难道我们的道德感就来源于某些情感冲动?这么看来摩尔所倡导的情感主义伦理观是对的,如果我们说某件事情不对,是因为那件事情并不合我们的心意。如果我们说某件事情是道德的,也不过是为某些情感冲动或者喜爱找到了一些看似合理的外衣。

这说明了我们的道德感有坚固的生物神经学基础,道德就是我们大脑的一项历史悠久又再正常不过的功能,鉴于人类大脑的同构性(也许),我们由此出发甚至可以宣称找到了道德的普适基础,无论其如何运作,包含什么道德内涵,大脑成为我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的终极保障。

但是人类学考察却告诉我们,所谓普适的道德不是真的,看看有那么多道德的规范,不同地域的人在道德的实质性内容上是如此不同。就算在同一个文化中,不同的道德动机也带来了不同的道德看法。

这样看来,试图强调道德感的研究愿望可能走向其反面:我们说的道德不过是源自大脑中的情感冲动而已,是一种无法确定其真实意涵的生物性分泌物而已,道德既不神圣也不稳固。这样,一些进化心理学家甚至试图用“自私的基因”来喻示人类的自私本质。而道德相对主义在这儿好像插上了“科学的翅膀”。(www.xing528.com)

平克(2009)在综述种种关于道德感的新研究之后,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科学观点教导我们,主观经验的某些成分是我们生理虚构的,并不能在外界找到客观对应。如果对错之别也仅仅是大脑系统的产物,我们要如何相信是非之争更为真实呢?如果对错之分只是一种集体幻觉,我们又怎么能断言种族灭绝和奴隶制这些恶行对全人类来说都是错的呢?或许它们仅仅是不合我们胃口。”

最终,平克批评了道德感,认为其像其他感观一样,在错觉面前不堪一击。那到哪里去寻找道德的基础?平克(2009)认为其是存在在抽象(精神或者形而上)领域中的道德理性[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