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代琴学史料编纂西北文赋杂论(下辑)

中国历代琴学史料编纂西北文赋杂论(下辑)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伯鲁、吳廷錫纂修:《續修陝西通志稿》卷二百十五,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笙詩》有聲亡詞辨毛昌傑自古說經之儒,各守師法;其先皆口耳之學,而後乃傳於竹帛。《笙詩》有六篇,序云『有其義而亡其詞』,旣云有義則本有其詞矣。《集傳》因《戴記》載《魯鼓》、《薛鼓》之節,疑《笙詩》有譜無詞,不知《魯鼓》、《薛鼓》有譜無詞,則僅冠以國名,不能更立別名。

中国历代琴学史料编纂西北文赋杂论(下辑)

【民國】宋伯鲁、吳廷錫纂修:《續修陝西通志稿》卷二百十五,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笙詩》有聲亡詞辨

毛昌傑

自古說經之儒,各守師法;其先皆口耳之學,而後乃傳於竹帛。說詩惟小序最古,亦最精,不用小序以說經,於經義終多扞格。《笙詩》有六篇,序云『有其義而亡其詞』,旣云有義則本有其詞矣。昔人之爲詩也,義以成文,文以立言,言以足志,而聲之云者,又從其詞出也;旣無詞矣,尙得謂爲有聲乎!鄭箋申之云『孔子論詩時俱在耳,遭戰國及秦之世亡之,其義與衆篇之義合編故存』等語,引申序義,極爲明確。漢唐諸儒相率沿之無異辭;至宋劉原父讀亡爲無,易義爲聲,始有有聲無詞之說,宋元以來皆遵守焉,而古義遂失。今案劉說,有不可通者八,請詳辨之。

作詩者有義而後有詞,說詩則因詞始能見義,六詩之義序載之矣。夫豈明其義而尙不知其詞歟?不可通者一。

《儀禮·鄉飲酒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樂謂比音而樂之也,無詞何以有音,無詞且無音,何以比樂?不可通者二。

原父之說,曰六詩、曰樂、曰笙、曰奏,而不言歌,則無詞明矣。案《儀禮》及《經傳》,惟堂上曰歌,以瑟聲清越不掩歌聲也。若合之笙管鐘鼓,則曰笙、曰管、曰奏,諸言笙、言管、言奏者,皆有其詞,此獨無詞,抑又何說?豈歌者有詞方有聲,笙管奏皆無詞而漫然成聲乎?不可通者三。

孔疏《鄉飲酒文》曰:『工歌《關雎》,則笙吹《鵲巢》合之;工歌《葛覃》,則笙吹《采蘩》合之;工歌《卷耳》,則笙吹《采蘋》合之。』三詩亦是,堂下笙吹,皆有其辭,而此六詩,何獨無辭?不可通者四。(www.xing528.com)

按《禮》升歌笙入閒歌合樂,各三終,於是工告樂正曰『正歌備』。凡樂四節十八篇皆曰歌,而此六詩何無詞而尙列於《笙詩》耶?不可通者五。

凡詩名篇之例,多用詩中字,間有不全用詩字者,如雨無正常武桓之類。亦有詩詞並存,而於詞外命名者,如酌賚般之類要。未有本無其詞,而可遽命之曰某詩某詩者,不可通者六。

《集傳》因《戴記》載《魯鼓》、《薛鼓》之節,疑《笙詩》有譜無詞,不知《魯鼓》、《薛鼓》有譜無詞,則僅冠以國名,不能更立別名。若《笙詩》、《南陔》、《白華》等名,詎知非詩中之字而用之以名詩?觀夫晉人補亡之作曰『循彼南陔,曰白華、朱蕚』。似原詩本有是字,而逸闕者。束皙在原父前,當有特識,否則詩旣無詞,名自何出?不可通者七。

又東發引琴譜《長側》、《短側》、《長清》、《短清》之類以證無詞有義,案有詞而後有聲,有聲而後有調,有調而後有譜,即如俗樂工尺,其先亦必用曲詞譜出,厥後習之者衆,但知工尺耳。豈有本未有曲詞,而逕能譜成聲調者?不可通者八。

要之,宋人解經,大都好爲新說,變亂古義,而復憚於考訂。每立一意,其罅漏乃不可勝指。又按張子有雲:『《笙詩》所以亡者,良以施之於笙,非若歌之可習,忽而不傳。』其說甚精,工與箋說,可相引證。然古人口耳之功,著於詩者,此以口授彼,以耳學要,必義與詞副,詞與聲諧,兩相發明。至泐諸竹帛而簡冊之作,脫舛者多。由劉之說,則耳學也,不揣其詞而但傳其聲,幾疑爲口授者多譌矣;由鄭之說,秦火始焚,古籍脫落,簡失而詞亡,詞亡而義猶在,義在而聲得所附,由聲尋義,由義可想見其詞。夫三百篇之逸詩多矣,若《素絢》,若《唐棣》,均以有詞而逸,曾欲傳其聲而不可得。而此《南陔》、《白華》數篇,雖曰逸詩,轉以編入笙詞,而賴樂以傳,雖謂之詞,不亡也,亦宜。

——【民國】宋伯鲁、吳廷錫纂修:《續修陝西通志稿》卷二百十五,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