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宋伯鲁、吳廷錫纂修:《續修陝西通志稿》卷六,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只園》記
李文瀚
記曰:岐山署之西,有園約四畝許,凹凸參差,槐、榆、梨、杏,雜處其中,森森然有山林象。道光乙亥,薛侯果亭蒞斯邑,名其園曰『只』,蓋取『樂只』之意也。園門對側,置屋三楹,額曰『來雨軒』;由此之園中,坐北而南向者三間,名曰『蔭綠草堂』;迤西而平廠七間,爲之廈,即今之『芍藥軒』;東聳一亭,高而六角者,曰『聼鳳處』,是皆薛侯之創建,而亭榭一新,亦足以眠琴而飼鶴矣。薛侯去而園幾廢,迄戊戌周侯雨蕉至,復從而脩葺之堂之西,後增二間『清幽軒』,爽松柏蒼蒼,願奉老親居之。額曰『康強逢吉之居』。堂之東,後架斜欄十餘級,連『凝紫樓』,樓高三丈許,可以覽山林、城市,瞭如指掌。相傳康熙間,爲瞭望建也,詳載志乘。堂之下鎜池,池之外,環以堵墻、花竹點綴而已。春來競妍,秋則蕭瑟。(www.xing528.com)
癸卯夏,余蒞茲土。時未秋,而花木若將頽然,心竊惜之,因思亭台池館,春之藏也,遂從而再造之,起一樓,顏曰『風笛樓』,取杜牧『落日樓臺一笛風』之意也;樓之下曰『小羅浮』;進而東四間曰『米家遺舫』;舫之外,擴池如鈞,襯之以石山,衞之以竹籬;舫之前,建一亭,曰『井井亭』;亭之南,廻欄曲折,高下百餘步,使流覺者,若有不蓋之意。
夫爲吏者,薄書錢穀;積有塵氛,往往汩沒。煩囂失其天性,非得山川雲日,草木生趣,以涵養之,亦溺而不返,漸喪其本來面目,亦何敢多事!實以溷跡塵俗,緬懷田廬,聊以陶寫天真,養其精氣以冀從事於鞅掌耳。薛侯、周侯,常亦其許之曰:『如是斯只之可樂矣!』是爲記。時道光十四年歲在甲辰中元節後三日
——【民國】宋伯鲁、吳廷錫纂修:《續修陝西通志稿》卷六,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