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仁德道义教民安民定邦

仁德道义教民安民定邦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之以德,齐之以礼②,务厚其情而明则务义③,民亲爱则无相害伤之意,动思义则无奸邪之心。圣人甚尊德礼而卑刑罚,故舜先敕契以敬敷五教⑤,而后命皋陶以五刑三居⑥。然而,刑罚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只不过,相对于道德教化而言,刑罚在治国中的地位是辅助性的,不是主导性的。因此,统治者还是要用仁德、道义、礼制来教育感化民众,而不是以行政约束、刑罚惩治来安民定邦。

仁德道义教民安民定邦

是故上圣不务治民事而务治民心,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务厚其情而明则务义,民亲爱则无相害伤之意,动思义则无奸邪之心。夫若此者,非法律之所使也,非威刑之所强也,此乃教化之所致也。圣人甚尊德礼而卑刑罚,故舜先敕契以敬敷五教,而后命皋陶以五刑三居。是故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乃以防奸恶而救祸败,检淫邪而内正道尔

【注释】

①见《论语·颜渊》,大意是:审理诉讼,我同别人一样。(我和别人不同的是)一定要使诉讼的事件根本不发生。②语见《论语·为政》。导:同“道”,引导。齐:整齐,整顿。③明则务义:彭铎先生说,当作“务明其义”。④强:强制。⑤敕:帝王的命令。契:商族始祖高辛氏(帝喾)之子,舜任为司徒(主管教化的官)。敷:布。五教: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⑥五刑:五等刑罚:墨、劓、剕、宫、大辟。三居:依罪行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大罪四裔,次九州之外,次千里之外”。以上事见《尚书·舜典》。⑦司:同“伺”。伺:侦察、探察。⑧检:查察,约束。内:通“纳”。

【品读】

德化与法治是中国传统治道思想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段文字,王符强调德化的作用,认为“德化”是最理想的治国方略社会规范,由德化所导致的社会人际风尚情态是法治所不及的。

孔子开始,历代儒家都强调以德礼治国,在“政”“刑”之外,借助“德”“礼”,把“德”“礼”看作首要的统治手段。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就是说,用政治刑罚的手段统治人民,只能免于犯罪,却没有自觉惭愧之心;如果用道德和礼教引导人民,人民不但自觉惭愧,而且会真心归服。孔子认为,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犹如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即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而之所以将“德”与“礼”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二者同为社会规范,其作用是一样的。朱熹说:“德者,礼之本也。”(《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德”是抽象的规定,而“礼”是具体的规范。只有借助“礼”这个载体,“德”才能落实。“德”“礼”之间是一种本源联系。因此,孔子说既要“道之以德”,又要“齐之以礼”,主张举选贤德之人,用君子的美德善行来感化教育无德无能之人。

王符认同这一说法,认为用仁德、道义、礼制来教育感化民众,民众就会变得性情敦厚、相亲相爱,“无相害伤之意”,“无奸邪之心”。所以,“上圣不务治民事而务治民心”。毕竟,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得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从人心上解决问题才是根本。而推行“德化”就是以德化民、整饬人心。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例,他曾下令在全国修建“旌善亭”以表彰善行、感化恶人,还派人于黄昏时在道路上呼喊:“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相邻和睦,教导子孙,各安生理,莫做坏事。”其推行道德教化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唐太宗李世民,由于推行道德教化,贞观四年,在全国人口近400万的情形下,获死刑的竟不过几十人,犯罪率极低,刑法基本用不到。正如孔子所言,推行教化、治理民心的最佳境界是诉讼案件根本不发生,即所谓“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然而,刑罚的存在也是必要的。毕竟,它能“防奸恶而救祸败,检淫邪而内正道尔”。只不过,相对于道德教化而言,刑罚在治国中的地位是辅助性的,不是主导性的。《管子》云:“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内心端正,刑罚自然可以减省。而孔子认为,政令刑罚虽刚,但只能治标;德礼教化虽柔,却能标本兼治。立法只是为了防范奸邪作恶而不是为了惩处人。因此,统治者还是要用仁德、道义、礼制来教育感化民众,而不是以行政约束、刑罚惩治来安民定邦。比如,舜帝在对待教化和法令的关系上,首先赦令契恭谨地施行“五教”,然后才命令皋陶制定“五刑三居”的法令。而这正是王符一再强调的“圣人甚尊德礼而卑刑罚”,“敦德化而薄威刑”的体现。(www.xing528.com)

总之,王符认为,社会的和谐有序,并非法刑之功,而是教化所致。道德教化是最根本最积极的社会治理手段,二者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当然,王符推崇道德教化的论述都是为了现实,其实质是要“世主”能以身作则,以道德为本,以仁义为佐,宽以待民,教民以礼,加强教化,使民风归厚而致天下大治。

【扩展阅读】

导言: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荀子主张施政以教育为主,辅之以刑赏。

教化与赏罚并举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故先王明礼仪以壹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若是故奸邪不作,盗贼不起,而化善者劝勉矣。是何邪?则其道易,其塞固,其政令一,其防表明。故曰: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辟之若中木枝叶必类本。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简释》第十篇《富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