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气为万物本源:《潜夫论》品读揭示元气对宇宙生成的重要性

元气为万物本源:《潜夫论》品读揭示元气对宇宙生成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王充之论,只能说明他已把元气作为宇宙本源,认为天地、人和万物都因元气而生成,至于他们彼此是怎样的关系,并不清楚。

元气为万物本源:《潜夫论》品读揭示元气对宇宙生成的重要性

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万精合并,混而为一,莫制莫御。若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壹郁,万物化淳,和气生人,以统理之。

(选自彭铎《潜夫论笺校正》卷八《本训第三十二》,下同)

【注释】

①太素:指构成宇宙的原始物质元素。《列子·天瑞》:“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白虎通·天地》:“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太素之时: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阶段。②气:古代哲学概念,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基因,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元气:原始之气,即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它是构成人和万物的原始物质元素,所以称为“元气”。《汉书·律历志上》:“太极元气,涵三为一。”涵三为一即天地人混合为一。窈冥:幽深昏暗。③形兆:形状。《文选》载江淹《张廷尉绰》诗:“太素既已分,吹万著形兆。”④精:指精气。⑤制:控制。御:驾驭。这句是说,元气自生自化,不受外力主宰。⑥翻然:迅速变化的样子。⑦阴阳:指物质性的阴阳二气。⑧阴阳有体:指阴阳二气各自形成的形体。⑨实:通“是”,此。《周易·系辞上》云“是生两仪”,即其证。两仪:分别代表阴阳的两种仪容,指地和天。《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谓两体容仪也。”⑩壹郁(yīnyūn):《周易·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正义》:“絪缊,相附着之义。言天地无心,自然得一,唯二气絪缊,共相和会,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壹郁,同“絪缊”,指阴阳二气交相作用的状态。⑪化:《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注:“化,犹生也。”淳:淳朴,指万物形成时呈现出一种质朴的样子。《周易·系辞下》作“醇”,古字通。高亨、周振甫解为“均遍”,误。⑫和气:中和之气,即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古人认为万物皆由“和气”而生。

【品读】

王符是中国哲学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丰富而深刻,所涉及的问题广泛而具体。宇宙观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本训》篇中。这段文字述说了宇宙的生成,体现了王符的无神论自然观

王符的理论来源于儒家恢宏深邃的宇宙本源论。这一本源论以阴阳为内涵,至迟在《周易》成书的时代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说由太初的混而为一生出天地两仪,由天地两仪生出金木水火,由金木水火生出八卦。后来的《易传》沿着这个思路阐发了《周易》的宇宙本源论思想。如《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在这里,天地指乾坤,也即阴阳。这就把宇宙的本源归结为阴阳,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与人类社会,其生成端赖于天地(乾坤)阴阳这样一个基础。而《系辞传》谓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正是这种自然生成论的宇宙本源论。那么,在阴阳之上是否有更为究极的本源?为此,有哲学家探寻这一问题,给出了诸如道、太极等答案。最著名的如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一”,人们往往等同于“道”,但很有可能是要强调万物之生,不始于天地,在天地之先还有一个内含天地(阴阳)的混沌的“一”。“二”就是天地,也就是阴阳。但“二”要想生物,必须交感结合,形成新的有别于混沌之“一”的新“一”,这个新“一”,老子称之为“三”。“三”是天地阴阳的结合,所以由它而出的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冲气”就是阴阳中和之气。

王符认为,上古之时,元气混沌,各种精气参合其中,浑然一体,没有什么东西能控制和驾驭它。如此久而久之,元气突然自身发生变化,清浊分离,转变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各有实体,变化生成了天和地;天地二气相互感应,化生出万物;那中和之气化生成人类,来主宰治理万物。这就是说,宇宙万物是由元气演化并生成的,天地本身由阴阳二气组成,在阴阳之上有更为究极的本源是元气。显然,这一由元气演化并生成宇宙万物的过程自然而然,没有任何外力干预,这就解决了天地万物的构成和发生问题,指出世界万物的最高本源、最高统一者是“元气”,而不是“上帝”或其他人格神,从而彻底取消了自然观中神学目的论的最后底盘。同时,王符的元气说与《周易》的宇宙本源论有很多相像之处,虽然王符没有用太极提出元气的概念,但将元气确定为宇宙本源,比《周易》没有明确本源的提法进步了许多。此外,在这段论述中,王符还有一个卓越的观点,就是把人的因素也融进了发生论。他强调人在天地万物中最为可贵,因为人是由阴阳二气在生成万物以后才诞生的,并且是来统理万物的。这样,不但为唯物主义人定胜天的思想找到了物质依托,更强化了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主宰地位,从根本上推翻了所谓天是人的统治者的神学唯心论。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图32 宇宙本源(www.xing528.com)

其实,“元气”论的提出由来已久。庄子就认为元气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宇宙万物都是由元气组成的实体,元气不同因而各种事物的类别也千差万别。到西汉初期,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刘安等人的《淮南子》中,“元气”被解释为一种天地由以产生的原始之气。而与王符同时代的王充,是中国思想界最早提出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元气论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元气自然论。王充讲:“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儒书又言:溟涬濛澒,气未分之类也。及其分离,清者为天,浊者为地。”(《论衡·谈天》)又说:“人禀元气于天”(《论衡·无形》),“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从王充所论宇宙万物和人的生成,也能看出他和王符的说法极多相似之处。但王充之论,只能说明他已把元气作为宇宙本源,认为天地、人和万物都因元气而生成,至于他们彼此是怎样的关系,并不清楚。王符却在此基础上,用元气、阴阳、天地、人以及万物的发展,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指出万物由人统理,确定了人在天地间的主人翁地位。而且,还认为万象都在运动、变化,这都是对王充元气论的发展。如果说,王充为元气本源论发其端,王符则构建了元气本源论较完整的体系,从而建立了唯物主义本源论的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巨大成就。总之,王符从万物生成角度肯定了“元气”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源,这一观点贯彻了无神论的基本精神。

【扩展阅读】

导言:王充阐述了关于“元气”的基本观点,认为元气是天地万物的由来,元气和天地万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犹如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一样。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万物之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或说以为天生五谷以食人,生丝麻以衣人,此谓天为人作农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然,故其义疑,未可从也。试依道家论之。

天者,普施气万物之中,谷愈饥而丝麻救寒,故人食谷衣丝麻也。夫天之不故生五谷丝麻以衣食人,由其有灾变不欲以谴告人也。物自生而人衣食之,气自变而人畏惧之。以若说论之,厌于人心矣。如天瑞为故,自然焉在?无为何居?

(节选自《论衡》第十八卷《自然第五十四》)

【原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