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潜夫论》重赏痛罚治国理念助世升平

《潜夫论》重赏痛罚治国理念助世升平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威王对待即墨大夫和阿大夫的态度迥异,反映了重赏痛罚的治国理念。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重赏痛罚”。可以说,刘备的重赏,使臣僚为其效忠尽力,慷慨赴死;刘备的痛罚既收拢了军心,又严肃了军纪,还赢得了大家的拥戴。因此,在谈到重赏痛罚这一问题时,他追忆起汉宣帝的吏治情景。王符认为,这样“赏重而信,罚痛而必”的结果令群臣畏惧而努力,争相尽心恪守,所以才实现了国家的安定而世道升平。

《潜夫论》重赏痛罚治国理念助世升平

昔宣皇帝兴于民间,深知之,故常叹曰:“万民所以安田里无忧患者,政平讼治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于是明选守相,其初除者,必躬见之,观其志趣,以昭其能,明察其治,重其刑赏。奸宄减少、户口增息者,赏赐金帛,爵至封侯。其耗乱无状者,皆衔刀沥血于市。赏重而信,罚痛而必,群臣畏劝,竞思其职。故能致治安而世升平,降凤皇而来麒麟,天人悦喜,符瑞并臻,功德茂盛,立为中宗。由此观之,牧守大臣者,诚盛衰之本原也,不可不选练也;法令赏罚者,诚治乱之枢机也,不可不严行也。

【注释】

①宣皇帝:西汉宣帝刘询,为武帝戾太子之孙,自幼流落民间,《汉书·宣帝纪》说他“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②语见《汉书·循吏传》。二千石:指郡守、诸侯相,食禄二千石。③除:拜官。④《汉书·循吏传》载:胶东相王成、颖川太守黄霸有治绩,增秩赐金,封关内侯。⑤耗乱:混乱。⑥衔刀沥血:处死。⑦《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韩非子·五蠹》:“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⑧劝:勉。⑨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下诏尊汉宣帝为中宗。

【品读】

史记》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毁谤你的言论。可是我派人去察看,一切却都很好。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以谋求赞扬的缘故啊!”于是,封给他一万户食邑。齐威王又召见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称赞你的话每天都能听到。但我派人前去察看,一切都很糟糕。这都是你贿赂我左右的结果吧!”说完当天就烹杀了阿大夫及曾经吹捧过他的人。于是,臣僚们毛骨悚然,不敢再文过饰非,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齐威王对待即墨大夫和阿大夫的态度迥异,反映了重赏痛罚的治国理念。

赏罚,曾被古人称为御人的“二柄”,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招数。古今中外,无论是用兵、用人还是管理社会,都力图赏罚分明。因为奖赏善行,可以使做好事的人受到鼓励,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做好事;惩罚恶行,能够使做坏事的人罪有应得,而使其他人不敢妄为。但是,如果赏罚的力度太轻,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管子》云:“赏薄则民不利,禁轻则邪人不畏。”毕竟“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奖赏薄则人们认为无利可图,禁罚轻则恶人无所畏惧,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重赏痛罚”。像齐威王对即墨大夫与阿大夫实行了重赏痛罚的措施,才有了齐国强盛的局面。又如三国时的刘备,在荆州站稳后封拜元勋,关羽张飞被分别任命为襄阳太守、宜都太守等职;平定益州后,又重赏有功的诸葛亮法正、关张等人,每人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极为丰厚。而刘备的义子刘封,虽然跟随刘备多年,且武功高强,才干突出,但当刘封违反军令,不去救援关羽,并以“孟达谏阻”作为理由时,刘备不为所动毅然杀了他。可以说,刘备的重赏,使臣僚为其效忠尽力,慷慨赴死;刘备的痛罚既收拢了军心,又严肃了军纪,还赢得了大家的拥戴。

然而,王符对他所生活的时代极为不满,尤其对不能选练贤能、严明考绩、信赏必罚的吏治问题忧心忡忡。因此,在谈到重赏痛罚这一问题时,他追忆起汉宣帝的吏治情景。他认为宣帝深知吏治的得失,能体恤民情,选贤任能,特别在郡守国相的考查上,能“明察其治,重其刑赏”——凡在各自治理的地区,能做到犯罪人数减少、户口增多的,就赏赐钱财,升官加爵,直至封侯;凡极端混乱的,都在街头斩首示众。王符认为,这样“赏重而信,罚痛而必”的结果令群臣畏惧而努力,争相尽心恪守,所以才实现了国家的安定而世道升平。他还强调,法令的赏罚,实在是国家太平或混乱的关键,一定要严格执行。王符的法制思想可见一斑。(www.xing528.com)

【扩展阅读】

导言:《尉缭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作者认为,只有敢于杀掉有罪该杀的大人物,不忘奖赏有功应赏的小人物,才能真正发挥赏罚的作用。

杀之贵大,赏之贵小

凡诛者,所以明武也。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杀一人而万人喜者,杀之。杀之贵大,赏之贵小。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是刑上究也;赏及牛童马圉者,是赏小流也。夫能刑上究、赏下流,此将之武也,故人主重将。

(节选自华陆综《尉缭子注释》卷第二《武议第八》,中华书局,19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