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圆缺守望,创造力井喷

教育:圆缺守望,创造力井喷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只要不甘于被问题和障碍所束缚,刻苦钻研几十年,创造力的井喷是迟早的事。我认为,“智力金字塔”可分为九层,自下而上依次是记忆力、思维力、思想力、应变力、创造力、鉴赏力、升华力、凝聚力、辐射力。创造力主要追求实践和理论创新,主要指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新就是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在我进行的多场演讲和讲学中,“智力金字塔理论”受到了很多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足以调动和点燃一个人的所有动能、才能、势能和潜能。可是,现实中不少学生在应试思维的长期束缚下,忙于做作业,习惯于死记硬背和低效练题,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开发不够。其后遗症可以说非常严重,如难以发掘好自己的心智能量,既事倍功半、效率低下、动力不振,又体验不佳、兴趣大减、心灰意冷、生气全无、疲惫不堪。

智力开发是一门科学、技术和艺术,有其内在规律和奥秘,绝不可以死记硬背来剥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每个人驾驭心智成长的过程,需要凝聚全身心的力量。学问代表着一种可贵的钻研精神,最能涵养一个人的创造力和正能量,它点燃的是强大的进取心,培养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学问可以在知识积累、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创新上获取巨大优势,对心智结构做出深度改造和调整,在理论思维建设上获得重大进步,善于以治学精神开辟前进的道路。

不做学问的学生,疲于应付,永远不懂得知识的开放性、流动性和创造性之美妙。治学既有难关又有出路,既可打通思路又可美化心路。治学精神,令我们披荆斩棘,荡平一切艰难险阻。

知识传播需要流动性和开放性,心智发展需要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果教师把知识教死了,忽略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缺乏心智合一和“心智并育”的力量,那么机械剥离和割裂知识的局面就不会改变,教育教学味同嚼蜡,毫无生气。只要不甘于被问题和障碍所束缚,刻苦钻研几十年,创造力的井喷是迟早的事。治学是一辈子的事情,有一个苦尽甘来的量变过程,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涵养过程,有一个厚积薄发的“亮变”过程。(www.xing528.com)

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力很难得到实质性提高,不少学生越学越吃力,越学越痛苦,毫无亮点和兴奋点可言。而知识智慧化和智慧知识化,走的是“知识——智慧——知识”循环之路,志在对知识进行智慧性加工,依托创造性思维力实现知识的旧貌换新颜,为知识创新和科学育人做贡献。没有进行智慧深加工的知识传授,文化含金量低,理论养分欠缺,艺术成分匮乏,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导致教师成长迷路无助,导致学生心理困苦和认知模糊。结果是知识的“存活率”太低,大挫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极不受欢迎和待见。教育教学,得领略智力心理学的精髓,遨游学问的大海,构建威力强大的智力支柱,使大家因为理论创新和理论滋养而倍感美好幸福。

思维力和思想力建设,任重而道远,越勤奋越能修成正果,享受阳光下的成长之乐。唯有创造力强的教师,才能拨开学生的认知迷雾。其实,创造力只是智能开发和智能系统建设的一部分,因为智力必须向智能转化才会产生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揭开智力工程建设的神秘面纱,帮助青少年探索智能开发利用的客观规律,找到驾驭心智发展和境界升华的美好路径,以增强终身发展的信心和信念,突破智力系统建设的理论瓶颈,我提出了“智力金字塔理论”。我认为,“智力金字塔”可分为九层,自下而上依次是记忆力、思维力、思想力、应变力、创造力、鉴赏力、升华力、凝聚力、辐射力。记忆力主要直面知识和信息;思维力主要解决困难和问题;思想力主要扫除迷茫和焦虑,克服悲观和恐惧心理。这三者属教育和人生的基础智力。记忆力侧重知识积累、信息处理、经验储备和信心培育,强调理解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找到记忆乐趣。思维力侧重解决现实问题,发展解题能力,减轻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增强学习动力,找准认知路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思想力侧重解除思想负担,提升精神境界,改善精神品质,促进精神健康,增强精神动力,找准人生路径,化苦为甜,化险为夷。应变力主要直面变数和困局,理性应对各种变化、变局、变故、变迁和意外、灾难、打击。创造力主要追求实践和理论创新,主要指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新就是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创造无限的可能性。鉴赏力就是善于鉴赏真善美的能力,包括亮化、美化和诗化生态、学问、生活、教育、人际、社会的能力。鉴赏犹如阳光,悦人悦己,使人倍感幸福甜蜜。升华力是指升华自己和他人人格、境界、修养的能力,集中指向增强人格动力和人格魅力,找准人格路径,弘扬传统美德,讲究民族气节,净化社会风气,培养君子人格,直接提升一个人的眼界、气度和格局,决定一个人的终身成就和幸福指数。凝聚力指感召人、凝聚人、温暖人、团结人的人格魅力,构建美丽同心圆。辐射力指美誉度极高、能量强大、光芒万丈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每种智力都很重要,需综合开发,循环有序,整合有力。智力建设必须打开思维视野,扩大思维界面,形成思维亮点,增强思维弹性,构建思维范式,提升思维水准,崇尚认知规律,热爱认知科学,追求认知清澈。此外,智力必须与动力合力,既心智合一又“心智并育”,使人既理性又诗意,追求心智聚变的威力(即“多元动力”和“多元智力”凝聚而产生巨大的威力)。当然,这个“理论”还需要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才能更加完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予以批评指正。在我进行的多场演讲和讲学中,“智力金字塔理论”受到了很多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需要指出的是:智力支柱只是“智力金字塔”结构建设的一部分,下面予以简介,希望能抛砖引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