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动力变循环理论实现教育的心灵守护

利用动力变循环理论实现教育的心灵守护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力系统建设有激趣、育情、供给、励志、溢价、提气、点火、立德、启智、开心、共鸣、互信、相长、聚力“十四育人法”,简称“十四金点子教育法”。要不断给孩子们输血打气,在互信、开心、相长的良好状态下,实现教学相长和“教育相长”,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卓越的人格塑造。“心智并育”与“素养并育”、生生不息与和谐共生、教学相长与“教育相长”,集合成强大的教育势能。

利用动力变循环理论实现教育的心灵守护

动力系统建设有激趣、育情、供给、励志、溢价、提气、点火、立德、启智、开心、共鸣、互信、相长、聚力“十四育人法”,简称“十四金点子教育法”。这也是“心智并育”“德智并育”“身心并育”“心德并育”的核心路径。兴趣作为比较基础的心理动力,在人的少儿时期可以是最好的老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很容易发生改变和衰减,那就得开发其志趣,实现志与趣的结合,这是微型变循环。

兴趣、情感、意志是大众化的常规动力,兴趣、情感容易发生变化,学科情感在考试受挫后尤其易衰变,未必可靠和坚韧,得开发情趣,生出热爱之情和浓浓趣味,实现情与趣的结合,这又是一个微型变循环。再说意志,很多时候意志也会发生动摇和偏转,学生对挫折有一定的承载力和耐受力,得将普通意志向过人的志气和志向进化。

当然,价值观也很重要,人生最容易产生价值虚无感,唯有追求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才会升华人生境界。责任感有时意味着压力感,要防止学生推卸责任,逃避责任,不负责任。

从理论上讲,责任感、使命感、理想信念和崇高信仰可以成为任何人的精神动力,更应成为全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但“志商”低下者不思进化,美好动力永远与他无关。现代人困惑多,倦怠感强,经常产生事务倦怠、生活倦怠、人际倦怠、工作倦怠、精神倦怠,甚至出现危险的生命倦怠。

如果任由倦怠情绪蔓延传染和泛滥成灾,那么必会给我们的事业发展、身心健康造成深深的困扰和伤害。从本质上讲,倦怠心理是由一个人的精神倦怠和动力倦怠造成的,是人生境界不高的表现。我们必须开发每个人的精神潜能、思维潜能、思想潜能和创造潜能,让生命出彩,让精神出彩,还自己一个轻盈的世界,赢得人生的美丽舞台,成为一个灵动的存在,一个伟岸的存在,一个神奇的存在。

需要的层次丰富,供给水平优越就是教育的王牌。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保障对学生精神食粮的供给,满足学生对精品教育的需要,打造美好课堂和智慧课堂,推出精彩教育,进行风采展示。为此,我们就得不断创新和奉献精美的精神大餐,推出色香味俱佳的文化盛宴,做出知识的“开胃菜”,熬制智慧的“三鲜汤”,奉献学问的“鲜乳汁”,彰显教育工作者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采。

激趣,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兴趣、探索兴趣、交流兴趣、创造兴趣,崇尚趣味性学习、趣味性探索和趣味性成长,享有趣味人生,享受幽默健谈,做一个灵魂有趣的人。教师以趣育人,以趣养人,以趣迷人,幽默风趣,教育教学才会充满欢声笑语,才会掌声四起。无趣的教师只会使教育教学索然寡味,使师生产生遥远的心距,使师生情感日益低迷。教育教学理应妙趣横生,无趣的教育教学只会压抑人性和淹没亮点,无趣的人往往没有生命的亮点。

育情,最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释放人性的温暖,催开友爱的花朵,互赠友谊的花环。教育教学必须点燃师生的生命激情,点燃师生的人文热情,点燃师生的治学热情,厚积师生相爱的真情。

励志当砺志,斗志需激励,志向需砥砺,志气需磨砺。动力不能停留在普通意志状态,要朝着志气、骨气、气节、气度攀升,浩养勇气、胆气、锐气、才气和霸气。志向远大者,器宇不凡。做个精神贵族是最开心最幸福的事。

可以说,一个人重在练气血,志向远大者重在练心气和才气。心气主要靠志气、骨气、胆气和豪气汇集,才气主要靠底气、灵气、清气和锐气合一。修养决定底色,底色决定本色,本色决定成色,成色决定气色。我每堂课总是在解读、解说、讲学、交流、鉴赏、演讲等风格之间自由切换。

溢价即增值效应,其实就是将教育教学的价值规律充分揭示出来,彰显育人价值和成长价值,充分提升教育的价值指数和相长的魅力指数,让每个人的价值感、获得感、成长感、喜悦感、开心感和幸福感特别强烈。教育教学如果充满了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就会散发理想主义的光芒,烘托人文主义的氛围,弥漫浪漫主义的芳香。(www.xing528.com)

让理想的阳光照进现实的土壤,让梦想的彩虹点燃岁月的荣光。我们得在知识拓展、思维拓展、才能拓展上独树一帜,让教育教学营养丰富,润人肺腑,散发着教育品质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获益匪浅,受益无穷。这样,教师就会价值倍增,学生就会喜不自禁。

点火,就是给学生点燃希望之火,点燃激情之火,点燃信念之火,点燃精神之火。教师要将成就学业的信念、担当使命的信念、造福人类的信念、献身事业的信念火种,尽早播进孩子们的心田。引导学生登上人生的光辉顶点。与其给学生一桶水,不如点燃思想一把火。

立德,重在塑造高尚的师德。教师以德修身,以德养生,以德励志,以德启智,以德柔性,以德美心,以德照人,才能频出德育金句,这比空洞的说教强过百倍千倍。美德的芳香因子由内向外散发开来,沁人心脾,令人痴迷。教师得追求教育教学的完美,追求精神境界、道德境界和综合素养的完美。我原创的美德格言是:“衣食住行有风范,言谈举止皆文章。”赠给孩子们后,他们非常喜欢,早已入心入魂。

启智,注重智力变循环系统的建设,重视记忆、理解、分析、发散、迁移、比较、归纳、概括、提炼、抽象、想象等智力元素的修炼,让每个思维元素如同快乐的音符发挥出最大的功用和弹出动人的乐章,让思维要素的组合运用发挥出最大效益,实现智力要素妙用的高级变循环。教学尤需启发智慧,追求启智教育,知识点要简洁、精粹、鲜活,闪烁着认知的光芒,带着美好的颜值和芳泽。

提气、开心、共鸣、互信、相长、聚力等方法也很重要。要不断给孩子们输血打气,在互信、开心、相长的良好状态下,实现教学相长和“教育相长”,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卓越的人格塑造。只有素养并育成功,动力强大无比,生命滋养得体,心中有日月,思维溢花香,师生才会产生强烈共鸣。教育有法,但无定法,不过核心路径必须是科学育人,亲切动人,美好树人,从而赢得弟子们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心智并育”与“素养并育”、生生不息与和谐共生、教学相长与“教育相长”,集合成强大的教育势能。我将每堂课都视为创意、创作、创造、创新的契机,热爱格言创作、诗词创作、散文创作,随时上演脱口秀,激情飞扬飙“金句”,诗化语言艺术,美化教育艺术,享受教学艺术,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得到了爱的关照。

在实践中,我们着力塑造学生的动力系统,优化其智力系统,往往会事半功倍,深受学生拥戴。“心智并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将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完美整合在一起,发挥育人树人的最大威力。美好教育不再是空洞的幻想,而是诗意的存在,烘托着教育生态的多姿多彩。

【注释】

[1]动力变循环理论,本是马伟明院士对舰船动力研究形成的动力理论,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总有相通之处。作者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人生动力和教育动力艺术领域,故予以借鉴、消化、吸收、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