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散播美德:守望心灵的圆缺

教育散播美德:守望心灵的圆缺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而以造福世界为崇高信仰,以成人之美为最大乐趣,追求信仰与美德的高度统一,追求集美德和智慧于一身。当下基础教育存在“数字化”倾向,即一切靠考试分数和升学人数来定义成败。分数可以支撑升学率,却未必能撑起孩子们的品格和未来,将名利荣辱全都系于数字化的教育管理,系于说一不二的升学率,这显然不合理,也太狭隘、太偏激。

教育散播美德:守望心灵的圆缺

我们研究美德,是为了更好地修炼美德和弘扬美德,浩养民族气节。被美德浸染、熏陶日久的人,将美德视为人生幸福的法宝,视为人格自信的资本,视为道德教化的准则。从而以造福世界为崇高信仰,以成人之美为最大乐趣,追求信仰与美德的高度统一,追求集美德和智慧于一身。师德高尚的教师,总会以理性精神、扎实修养、优雅气质和满腔热血来立德树人,来教书育人,给人带来润泽心灵、塑造生命、震撼灵魂的深刻洗礼。

当下基础教育存在“数字化”倾向,即一切靠考试分数和升学人数来定义成败。大家两眼紧盯着考试分数的变化,容易充满焦灼情绪。如果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以冷冰冰的成绩数字来定义,久而久之,基础教育的德育根基就会不牢,心育底子太差,青少年成长就会后劲乏力。

机械记忆和教学苦逼虽然对提高教学成绩有一定的作用,但一味这样做,就会扼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不去开发学生的心智,不去呵护学生的心灵,不去关心学生的心理疾苦,不去顾及学生心智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切身感受,就会在客观上扭曲学生的心智和人格,迟早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师生一旦沦为功利主义的附庸,沦为教条主义的奴隶,无形中就被套上了精神枷锁。如不反思改正,任其发展,就会僵化思想,淹没梦想,迷失方向。

教育事业不是任何地方搞利益割据、任何学校搞政绩工程的工具。事实上,端正办学思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育英才,为国树新人,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没有美誉度的学校,不可能成长为一流学校;没有美誉度的教师,不可能成长为伟大的教师;没有美德情结的孩子,不可能成长为优秀学子。我们不应该为考试成绩奔命,而应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忘我。

如果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强调考试成绩至上,一味强调死记硬背,谁还有心思去热切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谁还会去促进孩子们的情感发育、思想发育、精神发育和人格成长?加之很多一线教师理论储备不足,对立德树人与心智发展、立德兴教与学业进步的关系少有理论思考和德育建树,少有美好体验。那么,在家庭和学校均没有打好道德底子的青少年,他们步入社会后再来进行道德补课,这个代价就太高了,风险就太大了。从小学教育埋下的应试教育后遗症,会向更高一级学校纵向传递和惯性发酵。如果将做人、做事、做作业的价值取向教条化、机械化,将使得初高中教育教学的阻力、压力和难度加大,容易造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学关系的心理错位,产生新的心理沟壑和人格迷茫。

如果基础教育弱化德育,将对高校教育和个体走向社会埋下巨大的隐患。我们的教育,如果只是为了考试结果而一味向师生极限施压,不是发自内心地爱教育爱教师爱孩子,其结果将适得其反。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究竟需要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需要素养教育还是分数教育?这是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它绝不单单是个教育方式的问题。我主张立足应试教育、适应应试教育,才能超越应试教育这个教育的“初级阶段”,向素质教育和美好教育渐进和转型。教育能不能将理想的路径和美好的效益相统一?回答是肯定的。(www.xing528.com)

教育,切忌本末倒置。缺乏道德底蕴的孩子注定走不远,不会有多大的出息,更不懂得感恩他人和回报社会。分数可以支撑升学率,却未必能撑起孩子们的品格和未来,将名利荣辱全都系于数字化的教育管理,系于说一不二的升学率,这显然不合理,也太狭隘、太偏激。我等笃信:成绩只是成长的附属品,育人树人才是教育的硬道理,报恩报国才是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得思考人生的终极价值、内涵和意义,得给孩子们打下足够的心灵底肥,在人格、品德、精神、思想和心智发展上追求高远

美德,可以让师生的心智获得跨越式发展,在人生的动力境界上创造奇迹,这样反而能让孩子们的成绩突飞猛进,远超令人不安、令人焦虑、令人紧张的心理预期。因为美德从来都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来发酵的,而是靠家国情怀来催化的,优美地将人格信仰根植于现实教育的土地,改善和完善我们的教育,使每一个有志者学会为梦想发力,为幸福奠基,为人格助力。

高尚的道德修炼,可以美化人的心情、心态和心境,可以净化人格、思想和精神,可以修补、健全、润泽最美之心灵,可以激发出我们每位师生巨大的创作热情。美德,彩绘我们的精神世界,美化我们的精神家园。美德,是心灵的净化器;美德,是情怀的催化剂;美德,是思想的清新剂。

显然,拥有美德就能拥有心灵的底色、成色和亮色。个别教师将道德教育和情操熏陶视为“洗脑”,我一听“洗脑”一词心里就不适。因为真正的道德觉醒需要自律,需要幸福成长的定力、魅力和功力。我们更应看重的是培养孩子们扎实的审美力、杰出的洞察力、深邃的思想力,从而使他们在成长中展现出强大的自我修正力、非凡的净化力和惊人的凝聚力。

只有提高青少年心灵的纯洁度,提升青少年的人生境界,才能真实而又美好地彰显出德育的美丽与神奇,青少年才会懂礼仪、重情义、讲道义。心灵干净和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给自己灌注一身正气,才能迸发无穷的活力与魅力,才能以道义之雄力助推自己找到精神的圣地和灵魂的高地,让自己每天都生龙活虎,每天都奋斗不息,每天都充满惊喜。

全民道德境界的提升,需要厚植崇尚美德的社会土壤。美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从每所学校抓起,从每个班级抓起。在民族精神气质和民族道德情操上,教育必须给孩子们打好心灵与信念的厚重底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